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绍剧唱腔的发展与演变

发布时间:2018-01-09 03:26

  本文关键词:绍剧唱腔的发展与演变 出处:《中国戏剧》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调腔 戏曲声腔 二凡 创腔 浙江绍兴 戏曲剧种 经典剧目 中国戏剧梅花奖 流动感 长腔


【摘要】:正一、绍剧的起源与建国初期绍剧唱腔的发展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其发源于上虞,流行于绍兴、慈溪、余姚、萧山及其他浙沪地区。明末清初,秦腔流传到浙江绍兴,并融合了地方戏曲声腔——"余姚腔",逐渐形成了一种慷慨激扬的绍剧新腔,称之为"调腔"。其中"调腔"最有特色的是"二凡体",这种唱腔特色鲜明,一人主唱
[Abstract]:First, the origin of Shaoxing oper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nging of Shaoxing opera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oxing Opera is also known as "Shaoxing disorderly play", "Shaoxing Taipan", which originated in Shangyu, popular in Shaoxing, Cixi and Yuyao. Xiaoshan and other areas of Zhejiang and Shanghai.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Qin Opera spread to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and merged with the local opera voice-"Yuyao tune", gradually formed a generous and exciting Shao opera new tune. Call it "tune". Among them, "tune"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of the "Erfan body", this kind of singing has a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 one person is the lead singer.
【作者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基金】: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跨界”视野下的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研究——以与戏剧整合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号:Y201635425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一、绍剧的起源与建国初期绍剧唱腔的发展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其发源于上虞,流行于绍兴、慈溪、余姚、萧山及其他浙沪地区。明末清初,秦腔流传到浙江绍兴,并融合了地方戏曲声腔——“余姚腔”,逐渐形成了一种慷慨激扬的绍剧新腔,称之为“调腔”。其中“调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车文海;樊祖荫;;绍剧中的多声部音乐[J];中国音乐;2014年02期

2 何小全;;绍剧[二凡]中的“海底翻”长腔[J];中国音乐;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欧云滔;;打击乐在戏曲中的运用规律及结构分析[J];戏剧之家;2017年13期

2 周媛;;绍剧唱腔的发展与演变[J];中国戏剧;2017年03期

3 朱虹;;浅论琵琶在绍剧伴奏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6年14期

4 樊祖荫;;和而不同与不同而和——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思维特征与中西多声结构差异原因之探究[J];中国音乐;201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华琴;陈丽霞;;选择调腔,我终身无悔[J];浙江档案;2014年06期

2 赵玲勤;;观反响,馈反思——从廉政戏《清官第一》谈新昌调腔的传承与保护[J];大众文艺;2012年08期

3 叶志良;;新昌调腔的传承机制[J];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04期

4 ;挑水伯——浙江新昌调腔剧团演出[J];戏文;2007年06期

5 杨晓轩;;人生的一场大考,调腔的一次重辉[J];浙江画报;2013年09期

6 范晓宁;浙江新昌调腔研讨会在京举行[J];剧本;1991年10期

7 ;新昌调腔:中国戏曲活化石[J];浙江档案;2014年06期

8 张纯汉;新昌调腔——迷人的中国戏曲活化石[J];戏文;2001年04期

9 朱栋绮;;新昌调腔需依“旧”——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昌调腔的演出[J];剧作家;2014年04期

10 陈伟龙;;简约传统喜剧的实践——大型新昌调腔轻喜剧《挑水伯》导演阐述[J];戏文;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俞志慧;吴宗,

本文编号:1399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99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c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