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表演民俗的文化分析
本文关键词: 汉剧 表演习俗 民俗文化 出处:《戏曲艺术》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剧作为湖北地方戏曲,从明末清初开始初步形成,至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在我国地方戏曲中,汉剧有很高的地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有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一种是以剧本形式存在的"案头剧",另一种是以舞台表演民俗事项存在的"场上剧"。本文通过对汉剧传统演出民俗和现今演出现状的田野调查,试图对作为"场上剧"的汉剧表演进行初步梳理,将其作为民俗事项进行较深入的文化研究,整合汉剧表演传统民俗和现代状况的变化,完成对汉剧民俗文化内涵的把握,分析汉剧的现代传承方向。
[Abstract]:Han opera, as a local opera in Hubei Province, was initially formed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and has a history of nearly 400 years. Han opera has two different ways of existence, one is "desk play" in the form of script. The other is the "play on the stage", which exists in the folklore of stage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folklore of the Han opera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this paper tries to carve ou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an opera as the "play on the court". Take it as a matter of folklore to carry on the deeper cultural research, integrate the changes of the traditional folklore and the modern condition of the Han opera performance, complete the grasp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folk custom of the Han opera, analyze the direction of the modern inheritance of the Han opera.
【作者单位】: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汉剧是一种民俗艺术表演形式,在历史的流变过程中,汉剧通过长时间的积淀和发展,有一套相对完整的传统表演民俗,包括时间、空间、仪式,无一不体现出武汉地区的民间民俗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如今社会飞速发展变化,很多汉剧演出民俗随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而逐渐消失,从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宏璐;;《陈思王悲生洛水》戏剧性试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陈志勇;;论戏曲丑角舞台表演的文化意蕴[J];长白学刊;2006年02期
3 邓惠文;;科迪利娅与杨三春——《李尔王》与《五女拜寿》中孝顺女儿的比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谢真元;;南戏《白兔记》与藏戏《朗萨雯蚌》主人公悲剧命运比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徐亚杰;王丽艳;;谐趣与莎士比亚戏剧的文化解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于少华;;由京剧进课堂说起[J];大舞台;2008年03期
7 王艺玲;;谈谈地方戏的语言研究[J];东岳论丛;2007年06期
8 包小玲;;元杂剧家庭财产分配剧及其伦理文化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1期
9 戴峰;;论民俗与戏曲的关联[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10 邹晓春;章军华;;引雅入教——地方戏曲资源向古代文学教学的渗透[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义枢;清代节烈戏曲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星;乾嘉杂剧形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屈菲;东北喜剧小品及其文化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徐龙飞;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文学类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于建刚;中国京剧习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6 段建宏;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康海玲;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尤海燕;明代折子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秦红雨;“兴源铺”初探:媒体时代的乡村戏曲及其社会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何飞雁;彩调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琰佩;从三国戏到《鼎峙春秋》关羽形象的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曹新玲;民国时期开封剧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常青;光山花鼓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史周宾;濮阳大弦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马玲;宋元南戏演出形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智莉;狂欢视野下的民间小戏[D];辽宁大学;2011年
7 孟春;安徽戏曲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谢克寒;明传奇中的婢女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琼瓒;古典戏曲“女梦”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岳利梅;《桃花扇》与鲁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佳莹;;浅谈音乐与民俗文化的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杨庆黎;;论民俗文化对心理的调节作用[J];保山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王淑兰;;例谈民俗文化的欣赏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5期
4 雷丽;沈少兰;;略论武汉城市民俗文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马军;;优秀的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合理应用[J];神州;2012年35期
6 汤少君;;源于生活,融于生活——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的教育[J];考试周刊;2012年86期
7 马琳;;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功能[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杨军;;端正保护意识 推进民俗文化繁荣[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白松强;;方言与民俗[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郑X;;漫谈中国传统床装饰艺术[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娜;石奕龙;;王娜、石奕龙:传统节日的区域性文化表述——以内蒙古地区端午节民俗活动为例[A];2013年集美第九届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谦 刘泽s,
本文编号:1442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4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