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网络传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 戏曲 网络传播 现状 对策 出处:《戏曲艺术》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发挥互联网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是互联网时代我国保护和发展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使命与必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当下我国戏曲网络传播现状的考察,发现虽然戏曲内容在互联网上有了一定的呈现,但其中也存在创新不足、互动不够的问题。针对上述不足,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Abstract]:"In the Interne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pera, encouraged by the new media propaganda and popularization of opera" is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opera art and the necessary way.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etwork dissemination of opera, Opera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content of a certain presentation on the Internet, but there is lack of innovation, the interaction is not enough.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paper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艺术当代发展路径研究”(14ZD01)子课题“新媒体戏曲传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92
【正文快照】: 我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既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地方戏曲约有360余种,京剧、昆曲、藏戏、粤剧、皮影戏等被列入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这些戏曲不仅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我国思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忠言;;戏曲怎样表现现代戏——《乡村小院》导演的话[J];黄梅戏艺术;2009年02期
2 刘芝明;为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戏曲而努力[J];戏剧报;1958年15期
3 马彦祥;试论戏曲表现现代生活和继承戏曲艺术传统问题[J];戏剧报;1960年10期
4 王雁;关于戏曲传}q形式的我墜[J];戏剧报;1961年Z7期
5 李和曾 ,李忆兰;戏曲革新要迈大步前进[J];人民戏剧;1980年08期
6 张绍宽;;戏曲中的封建毒素和“四化”的矛盾[J];陕西戏剧;1981年01期
7 刘拥政;;要正视戏曲的“危机”[J];戏剧艺术;1984年03期
8 王胜华;;戏曲多类型化设想[J];戏剧艺术;1984年03期
9 沈尧;戏曲的危机与生机[J];文艺研究;1985年04期
10 吴重霄;关于“戏曲化”的争鸣[J];文艺研究;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谢艳春;;二十一世纪戏曲生态形式[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周象耕;;轻歌曼舞展新姿——戏曲歌舞之我见[A];中国演员:2013年第6期(总第36期)[C];2013年
3 朱恒夫;;论城市化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方略[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云发;“戏曲三元”与电视“突围”[N];文汇报;2003年
2 徐涟;用时尚动漫“传承”经典戏曲[N];工人日报;2007年
3 宁宗一;戏曲艺术觅取活力不断的源头[N];人民政协报;2001年
4 吴国钦 中山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明清戏曲史研究专家;遵循戏曲艺术规律 创广东戏曲著名品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王长安;有关当下戏曲发展的几个观念问题[N];中国艺术报;2013年
6 毛小雨;戏曲应该发展创新[N];中国文化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易运文 本报通讯员 杜艳;深圳:“戏聚星期六”演绎戏曲新模式[N];光明日报;2011年
8 王小宁;动漫,或成为传播戏曲令人乐见的形式[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陈彬斌;我国戏曲现代戏已基本成熟[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郭汉城;为何喜欢《山村母亲》[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秦红雨;“兴源铺”初探:媒体时代的乡村戏曲及其社会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帅;中国戏曲首饰的历史演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王文萃;视听语境下的戏曲文化传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程珑;豫剧乐队及其伴奏手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桑爱兵;互联网上的戏曲传播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5 黄宗梅;戏曲改良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戏剧形式之生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赵慧娴;论当代文化生态背景下戏曲中演唱与舞蹈的分离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杜彩苹;石玉昆戏曲导演艺术研究[D];中国戏曲学院;2015年
8 方成军;宋元戏曲的考古学观察[D];安徽大学;2003年
9 郭妍琳;中国戏曲与市场流变[D];东南大学;2004年
10 蓝颖;清朝关公戏装扮和道具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8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58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