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中国戏剧史研究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 台湾 戏剧史研究 学术传统 小戏 俗文学 出处:《戏曲艺术》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台湾的中国戏剧史研究者大致可分为三代人。其戏剧史研究较少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学术传统保持较好;对小戏及俗文学非常重视,文献整理与研究均成果丰硕;对西方的研究方法与成果的吸收,比大陆自觉、直接。台湾学者既是戏剧史研究者,又是当代剧作家、导演或舞台监督等,这种"两栖性"或"多栖性"在大陆较为少见。台湾学界在本土戏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方面亦比大陆要先行一步。
[Abstract]:The researcher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rama in Taiwa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enerations.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drama is less disturbed by ideology and the academic tradition is better maintaine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mall drama and popular literature, literature collation and research are fruitful; Taiwanese scholars are not only researchers of drama history, but also contemporary playwrights, directors or stage supervisors. This "amphibious" or "multiplicity" is relatively rare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academic circles are also one step ahead of the mainland in the protection, research and inheritance of local drama.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基金】: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观念;视野;方法与中国戏剧史研究》(08AZW0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09.2
【正文快照】: 海峡两岸隔海相望、血脉相连,虽然由于特殊的历史、政治原因,长久分治,较为隔绝,但文化传统无法割断,仍一脉相承,薪火传承,绵延不绝。同时,也正是由于两岸关系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台湾形成了与大陆不同的特有的一些文化传统,学术研究亦不例外。本文拟从戏剧研究方面对这种学术传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子;论现代中国乡土文学的发生背景[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李真瑜;;论戏剧流变与社会文化时尚的关系[J];武陵学刊;2010年06期
3 田银生;;城市的文化发展力——以北宋东京汴梁的街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7年10期
4 杨甫旺;;论巫与傩——兼论双柏小麦地冲彝族虎傩[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5 杨菊;;论技术主义电影的审美价值机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戴峰;;论民俗与戏曲的关联[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7 郑传寅;;论戏曲的地域性及其意义[J];福建艺术;2009年05期
8 金晓霞;试论“妓女题材”在《金瓶梅》中的转变[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9 刘清玄;刘再聪;;敦煌讲唱文学对戏曲的影响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郑劭荣;;论元杂剧的口头编创特征[J];东疆学刊;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郭华瞻;民俗学视野下的祠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王廷信;中国戏剧之发生——以宗教为视角[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4 王建科;元明家庭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田根胜;近代戏剧的传承与开拓[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谭坤;晚明越中曲家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朱崇志;中国古代戏曲选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连生;明代弋阳腔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9 白秀芹;迎神赛社与民间演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10 郝青云;元杂剧曲文与其明传奇改写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斓;教化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潘文芳;“二十四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纪海英;论戏剧文学教学对中师生文化素质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露;历史背景下的地方小剧种[D];河南大学;2011年
5 公维玲;汤显祖“至情”文论观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李玲玲;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建欣;“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畅;从精神分析美学角度对二人转的阐释和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艳艳;《盛明杂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逄蕊;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应昆;一部促人深思的《新中国戏剧史》[J];中国戏剧;2003年09期
2 康保成;;以开放的心态从事中国戏剧史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康保成;;五十年的追问:什么是戏剧? 什么是中国戏剧史?[J];文艺研究;2009年05期
4 周华斌;开拓中国戏剧史研究的新领域——李强《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序言[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张辉;《中国戏剧史图鉴》出版[J];戏曲艺术;2003年01期
6 周华斌;《中国戏剧史长编》再版序[J];戏曲艺术;2003年03期
7 蔡永明 ,解玉峰;巫风傩影中的迷失——读田仲一成教授的《中国戏剧史》[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马必胜;;董每戡与“中国戏剧史”之研究[J];戏剧艺术;2007年04期
9 徐子方;;新编中国戏剧史论纲[J];艺术百家;2009年01期
10 周尳白;}栊础吨泄肪缡贰返墓軌媅J];戏剧报;1961年Z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晓鹰;;关于“新时期戏剧”中“创新”课题的回顾与反思[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2 任光伟;;中国戏剧治史方法的再探讨——兼论傩戏在中国戏剧史上的作用和地位[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胡克庆;;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台前幕后[A];中国演员(2010年第6期总第18期)[C];2010年
4 唐n\;;我看《张协状元》[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5 李祥林;;从性别视角反思“样板戏”[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馗;从《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说起[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康保成;从“误上贼船”到“与戏结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王馗;民间·文化:重构中国戏剧史的观照标准[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杜学敏;四合院里的中国戏剧史[N];中国妇女报;2006年
5 记者 华晓露;《董每戡集》五卷本首发[N];温州日报;2011年
6 李宗奇;担当[N];陕西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尚贵娥;论田仲一成的中国戏剧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59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59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