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鼓曲的发展与传承
本文关键词: 天津鼓曲 创新 品牌 出处:《大舞台》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性保护工作已逐步展开,但如何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仍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天津鼓曲为例,介绍了天津鼓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鼓曲发展中的瓶颈,并试图从多个角度来寻求保护天津鼓曲的措施,从而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展。
[Abstract]:At present, although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ersonality work has been gradually carried out. However, how to find a way to prote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is still a problem that we need to explore constantly. This paper takes Tianjin drum song as an example, and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ianjin drum qu.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drum qu, and tries to seek measures to protect Tianjin drum qu from many angles, so that it can b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well.
【作者单位】: 天津音乐学院;
【分类号】:J826
【正文快照】: 一、天津鼓曲继往开来天津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北方曲艺之乡和民间艺术的汇集地,提到鼓曲,必说天津。所谓鼓曲,是指以配乐说唱、讲述故事为表演形式的曲种总称,其中包括京东大鼓、梅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天津时调、河南坠子、单弦、李派快板书、雷琴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季诚迁;金媛媛;;以产业化促进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例[J];城市;2011年01期
2 谢云鹏;;北京鼓曲艺术文化生态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3 张蕴和;刘晓娟;;从演出市场看天津曲艺的当下影响力[J];艺术评论;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立早;;有形到无形——谈城市规划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文希;锦竹年画纪念品及游客购买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包书燕;简论书签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D];燕山大学;2012年
3 姜兆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式选择、传承效能与保护绩效的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4 王义君;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滨;文化自觉语境下的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与保护研究[D];温州大学;2013年
6 任奎菊;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7 朱于心;西湖绸伞的文化传承与伞面更新设计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嘉禄;贾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毛历辛;旅游开发与世界遗产保护[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3 阎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时吉光;喻学才;;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冯江;梁励韵;;城市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为例[J];城市问题;2006年08期
6 黄翔,李家清,曾群;国家文物保护区旅游开发思路探讨——以中国纪山荆楚文化旅游区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刘玉清;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休闲市场[J];价格与市场;2003年03期
8 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9 栾桂娟;关于曲艺音乐现状的几点思考[J];音乐研究;1999年04期
10 洪霞;;四川曲艺的根失状态与对策思考——对四川曲艺部分唱曲艺术及其相关曲种的调查报告[J];四川戏剧;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余悦;[N];江西日报;2007年
2 鲍震培;[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华;;发展是最有效的保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谈柳琴戏的保护[J];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梁谷音;;保护文化遗产之我见[J];戏曲研究;2009年01期
3 梁谷音;;保护文化遗产之我见[J];戏曲研究;2009年02期
4 王本谦;;梅林戏申遗后现状与发展构想[J];中国戏剧;2010年11期
5 李卫红;;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继承[J];中国戏剧;2011年05期
6 俞骁窈;;从昆曲《藏·奔》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保护[J];东南文化;2009年04期
7 唐滦乐;;百年评剧唱新歌[J];乡音;2010年12期
8 戴水莲;;浅议非物质文化婺剧西安高腔的保护[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5期
9 杨照珩;;京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思考[J];音响技术;2011年01期
10 田静;;第六届“天桥杯”(北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曲邀请赛举办[J];曲艺;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艳梅;;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传统戏剧中的缺失[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2 刘颖红;;浅述抚宁皮影雕刻的文化特性[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冯志莲;;东北大鼓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系列)[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毛丽君;;对松阳高腔地方艺术档案建设的思考[A];2007年浙江省高等学校档案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张连怀;;德江傩堂戏保护和利用浅论[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丽丽;;《墨攻》服装设计分析[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07年
7 李磊;周惠来;;河南民间艺术的整合与开发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8 于超武;;陕西东路皮影戏刍议[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
本文编号:1463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6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