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戏曲美学范畴之内外论

发布时间:2018-02-10 11:02

  本文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美学 内外 表现与体验 《乐记》 斯氏体系 艺术实践 出处:《艺术百家》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戏曲美学范畴中,内与外是一对重要范畴,戏曲创作与戏曲表演都强调需要内外结合,即表现与体验相结合,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一美学观点是从《乐记》和画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发展而来的。戏曲的这一美学观念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外国戏剧理论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drama aesthetics, internal and external are a pair of important categories. Both opera creation and opera performance emphasize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that is, the combination of performance and experience. That is to say, the unity of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This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Le Ji" and "painting Theory". This aesthetic concept of drama ha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the theories of foreign drama such as Stanislavsky.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分类号】:J801;I207.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恒展;《东阳夜怪录》散论[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刘嘉伟;丛国巍;;^褪枰庀筇轿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权循莲;田德蓓;;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语古诗意象的英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陈祥明;;刘海粟的黄山画艺术[J];书画世界;2008年01期

5 田蜜;;浅论对中国古典诗歌虚实关系的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6 李楠;;从《中国国粹艺术读本·黄梅戏》中获得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7 赵妍;冯红真;崔颖慧;;意境转达——诗歌翻译中的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8 李楠;;浅析京剧《捉放曹》的“公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9 余海章;对新诗文体特点的几点辩证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叶当前;;论文本细读教学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世强;;边缘的强者 杰出的话语——刘海粟艺术事业对当代美术的启示[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路云亭;;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的文化阐释[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四辑)——中国文论的常与变[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黎文丽;唐代校书郎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默瀚;新时期三十年中国戏剧理论流变论[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9 杨会敏;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苏琳;迟子建小说意象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陈胜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盼慧;象思维与《红楼梦》中象表征的翻译[D];江南大学;2010年

7 刘小双;先秦至六朝采摘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臧焱辛;元稹唱和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卫志;图形—背景理论与中国经典诗歌的意境焦点域[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葵;张庚的戏曲综合论[J];戏曲艺术;2004年03期

2 王海洋;;角色身份及其审美超越 关于戏曲创作中道德问题的思考[J];中国戏剧;2006年07期

3 朱恒夫;;“思想剧”是新时期戏曲创作的一大误区[J];四川戏剧;2007年02期

4 陈继平;;论地方题材在戏曲创作中的拓展[J];广东艺术;2008年02期

5 王评章;;戏曲性、剧种性与文学性、戏剧性的融合[J];福建艺术;2008年01期

6 沈梅;;戏曲图书六十年发展述评[J];戏曲艺术;2008年03期

7 马奇;;“戏曲三改”的当今启示[J];戏剧文学;2010年11期

8 赵峰;;论中国戏曲创作中的“人本”思想——兼谈戏曲大制作问题[J];戏剧丛刊;2010年04期

9 黄建军;;康熙与清初戏曲[J];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01期

10 徐燕琳;;论《四库全书总目》的戏曲文体批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安葵;;思想解放促进戏曲创作繁荣[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2 李简;;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施旭升;;戏曲意象论——中国戏曲艺术的本体性描述[A];东方丛刊(1992年第4辑 总第4辑)[C];1992年

4 孙书磊;;典型理论与20世纪戏曲批评“失语症”[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5 上官涛;;崇雅归正——试论蒋士铨的戏曲创作[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当舞台艺术遇到新媒体[N];文艺报;2014年

2 刘祯;中国戏曲创作与理论的本体回归[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周玉宁;对戏曲传统的执著守护[N];文艺报;2012年

4 曹瀛;陈明“三农”题材戏曲创作的审美追求[N];光明日报;2014年

5 黄森林;戏曲创作应有情感深度[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廖奔;古典优雅[N];文艺报;2011年

7 刘恩平;戏曲艺术本体、美学特点的新观照[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张成;戏曲新古典主义正逢其时[N];中国艺术报;2013年

9 廖奔;灵动诗性的戏曲创作[N];人民日报;2009年

10 白勇华;戏曲的现代表达与形式分化[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玉人;勃发与超越——新时期建戏曲创作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焦福民;后戏台时期戏曲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刘军华;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易勤华;戏曲诗性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义枢;清代节烈戏曲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蓓蕾;三十年戏曲文学创作概论[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7 张英;明代南京剧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马跃敏;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刘奇玉;古代戏曲创作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建杰;清廷禁毁戏曲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项晓瑛;唐英及其戏曲创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一承;林任生、王冬青戏曲创作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潘琳娜;清代戏曲虚实观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婵;中晚明文人结社与戏曲[D];西南大学;2012年

6 徐sツ,

本文编号:1500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00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a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