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正维对中国戏曲音乐研究的贡献
本文关键词: 戏曲音乐研究 声腔 形态 音乐本体 出处:《中国音乐》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刘正维富于开创性的戏曲声腔分类研究、寻根溯源的戏曲音乐"曲调考证"研究、独具特色的戏曲音乐形态研究,以及对"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学"的体系探索,是当代中国戏曲音乐研究乃至民族音乐形态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今人从先生的学术经历中也能得到深刻启迪,只要我们勇于探索,知难而进,抓住音乐本体研究的问题不放松,就一定能够在中国戏曲音乐研究和民族音乐形态研究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Abstract]:Liu Zhengwei is rich in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opera vocals, a study on the origin of opera music, a study on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music, and an exploration of the system of "morphology of Chinese folk music".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opera music and even the study of national music morphology. People can also get profound enlightenment from their academic experience. As long as we are brave to explore and make progress against difficulties, If we do not relax, we will be able to make new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opera music and national music morphology.
【作者单位】: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正维;;戏曲声腔分类新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2 冯光钰;本土腔论——戏曲声腔分类的新思考[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刘正维;;从宋词传承看元杂剧音乐——兼述民族音乐发展的“三起三伏”与明代文艺复兴[J];中国音乐;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晓雪;;浅谈板腔体剧种声腔的几个争议问题——以京剧、豫剧、吕剧为例[J];北方音乐;2012年01期
2 杨明辉;;皮黄腔源流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0年16期
3 秦思;;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声腔分类问题探讨[J];歌海;2012年01期
4 孙晓辉;;多层重叠的活态音乐文化的整合研究——刘正维教授的音乐形态学研究评述[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蒲亨建;;另辟蹊径 独出机杼——刘正维教授《从宋词传承看元杂剧音乐》读后[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蔡际洲;关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陈甜;;立足本体 拓展创新——《山西戏曲唱腔体式研究》解读与反思[J];音乐研究;2013年06期
8 刘文静;;浅谈戏曲对网络传播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5年03期
9 申育林;;从原生态民歌到现生态民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民歌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10 李道国;;再论戏曲声腔分类——有感于《戏曲声腔分类新论》而作[J];戏曲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姚艺君;中国汉民族戏曲声腔类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薛雷;梨园拉魂第一腔[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3 李砚;扩散、整合与储存[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4 刘颖灏;海峡两岸戏曲改革与创新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5 王玮;昆曲曲笛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6 钱庆利;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创作中的板腔体结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7 徐冰;中国民间小戏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致瑶;中国民族歌剧“绝唱唱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周绚菲;辰河高腔及其唱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赛;夏野学术成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4 黄琼;论戏曲音乐的第三次大变革[D];武汉音乐学院;2005年
5 代宏;湘北洞庭湖区地花鼓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刚;梁平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张丹;合阳线偶戏音乐技术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凤英;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廖红;高安采茶戏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邢星;试论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把握[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怀谦;;愧对朱载X [J];美文;2006年12期
2 刘正维;从音乐的遗传基因为皮黄腔寻宗探源[J];音乐研究;2004年02期
3 刘正维;;四度三音列——传统音乐的“染色体”[J];中国音乐;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沛彤;;谈中国戏曲音乐[J];才智;2010年22期
2 志由;加速收集整理我国戏曲音乐的优秀遗产——记《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第一次编辑工作座谈会[J];人民音乐;1984年01期
3 ;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纪要[J];黄梅戏艺术;1987年02期
4 ;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的贺信[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5 ;怀念何为教授[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6 陈慧雯;中国戏曲音乐“创变”谈[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松岩;《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北卷》通过初审[J];大舞台;1995年06期
8 张纯,王红;评张泽伦的《中国戏曲音乐概论》[J];中国音乐学;1996年S1期
9 汪人元;中国戏曲音乐世纪感言[J];戏曲艺术;1999年04期
10 震凡;行云流水的问答——第四届中国戏曲音乐学会述评[J];上海戏剧;199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董博;张士魁:六十年后的丰收[N];吉林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徐志纯;在传统与现代中穿行[N];安徽日报;2006年
3 湖北省远安县县委书记 马学军;宜昌敲响远安花鼓[N];中国文化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晴;中国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徐溪;浅析双簧管在中国戏曲音乐中的运用与技巧[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501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0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