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孤立与抽离:现代戏模式下的表演程式

发布时间:2018-02-26 13:27

  本文关键词: 戏曲表演 舞台 程式 出处:《民族艺术研究》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程式性表演作为传统戏曲具有的核心特征之一,在现代戏中却呈现逐渐缺失之状态。程式在时空固定的现代戏模式下,是孤立与抽离的存在状态,而这一点,已经形成了对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的伤害。本文将这一艺术现象作为论述中心,从舞台形制、舞台背景的历史沿革以及其与表演的关系等问题入手分析,提出表演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问题。
[Abstract]:As one of the cor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opera, programmed performance is gradually absent in modern drama. The program is an isolated and detached state in the mode of modern drama with fixed time and space. This article regards this artistic phenomenon as the discussion center, starts from the stage shape system, the stage background historical evolution as well as its relations with the performance, and so on. A new problem in the study of acting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戏曲文化产业化:思路、困境与对策调查研究》(批准号:13CB085)阶段成果
【分类号】:J8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傅谨;现代戏的陷阱[J];福建艺术;2001年03期

2 孙红侠;;齐如山《戏中之建筑物》整理与研究[J];戏曲艺术;2012年01期

3 廖奔;;中国戏曲空间特性的美学困境及其突围[J];艺苑;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季红莉;;赵派河南坠子《春妞进城》的表演分析[J];大舞台;2014年06期

2 邓良;;歌舞诸说与中国戏曲的近代探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夏秀;;受众需求与传统艺术发展——以梅兰芳温柔敦厚艺术风格形成为例[J];戏剧丛刊;2014年05期

4 季红莉;;文化与戏曲艺术的共生关系——以河南曲剧为例[J];音乐创作;2014年04期

5 陈世雄;;西方戏剧的“角色类型”与中国戏曲的“脚色行当”[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季红莉;;论歌唱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外部表达技巧[J];中州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郝彩文;电视戏曲栏目创作与实践[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任玲宇;二十世纪初外国题材中国戏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雪莲;也谈戏曲表演及体会[J];文化时空;2003年08期

2 李云;搞戏曲表演仅有一辈子是远远不够的[J];中国戏剧;2004年12期

3 张萍;浅谈戏曲表演中的“技”与“戏”[J];黄梅戏艺术;2005年01期

4 刘海萍;;从《烤火》谈戏曲表演的情感体验[J];艺苑;2006年04期

5 刘宽营;;浅议戏曲表演专业视唱课[J];戏剧之家;2006年Z1期

6 李波;;论戏曲表演形式的审美特征[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王驯;;戏曲表演纵想——试探“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吴燕;;动于衷而形于外——谈戏曲表演的体验和表现[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2期

9 汪利军;;戏曲表演教学浅谈[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3期

10 罗建明;;戏曲表演中激情与角色的创造[J];四川戏剧;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阳羡;;中国戏曲表演学会[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2 ;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剧照[A];中国演员(2008年第2期总第2期)[C];2008年

3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宁波市召开2010年理事会[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4 刘景亮;;对于戏剧的现状与未来的感觉——在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8年舞钢年会上的发言[A];中国演员(2008年第3期总第3期)[C];2008年

5 胡岳明;;在鄞州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13年年会暨戏曲继承弘扬与现代戏表演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演员:2014年第1期(总第37期)[C];2014年

6 谭静波;;戏曲现代戏表演的推陈出新[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阿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规律和理论[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8 ;编后记[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9 梅葆玖;;戏曲表演是程式化、戏剧化的歌舞表演——在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6年年会上的发言[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10 ;欢迎参加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团体会员[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竹音;戏曲表演人才须防学历高消费[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 周龙;戏曲表演人才高等教育规律探析[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范春义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戏曲表演禁用真刀重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记者 王小宁;“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情况座谈会”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记者 包松娅;文化部制定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规划要点[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傅谨;给戏曲人才培养更多自主空间[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茜;关注戏曲表演理论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雪;探索中国戏曲表演的理论深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张静;为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给力[N];文艺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亚萌;经典课题难煞专家学者[N];中国艺术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京;中国戏剧戏曲表演中对于动情点的诠释及其处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凤丽;论性别错位的性别批评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红叶;莆仙戏音乐中锣鼓点与戏曲表演关系之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睿;晚清到民国年间(1902—1949)政府对四川地区戏曲表演活动的介入与控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38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38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c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