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戏曲写意性风格的舞台表达——以温州“南戏新编工程”为例
本文选题:写意性 切入点:诗化意象 出处:《戏剧文学》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在长时期的艺术实践中所呈现出的写意性表演风格,一直是戏曲最为重要的舞台形态,也是当下戏曲排演时不断探索的主题。温州"南戏新编工程"的六部剧作通过舞台意象的选取、舞台行动的展现、表演节奏的控制等方面成功地在当代的剧场舞台上诠释了戏曲表演的写意性。
[Abstract]:The style of freehand brushwork perform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in the long period of artistic practice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stage 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The six plays of Wenzhou's "the New Project of Southern Opera" are displayed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stage images and the display of stage actions. The control of performance rhythm has successfully interpreted the freehand brushwork of opera performance in contemporary theatrical stage.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小青;赋予古典名剧现代美 导演越剧《西厢记》札记[J];中国戏剧;199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甘霖;;试论张炎《词源》雅化理论及其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王平;;冲出戏曲困境的艺术探索——论新创黄梅戏《美人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董运庭;楚辞与楚国社会文化——楚辞探源之二[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顾明栋;;审美暗示:中国古代的开放性文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高勤丽;;中国古代诗论诗歌语言的审美取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卢佑诚;文学阅读类型假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赵德利;论贾平凹散文的审美类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袁济喜;从人生忧患到审美升华——王国维境界说的人文探幽[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林国莉;深广、凄绝两由之——从《虞美人》和《武陵春》看李煜和李清照的愁[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10 董运庭;楚辞与楚国社会文化[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伟忠;现代中国文学话语变迁与中学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于志鹏;宋前咏物诗发展史[D];山东大学;2005年
6 金洪大;中、韩近代文学及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林广志;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曹建华;山水画画法嬗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郭玉琼;戏曲与国家神话[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刘延苗;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德华;豫剧“豫东调”与“豫西调” [二八板]类唱腔的差异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余娇;霓裳清影千秋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鹏;《史记》人物出场与退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陶金;可游可居的田园之境[D];河南大学;2011年
5 丁娴瑶;黄沙对越剧导演艺术的贡献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6 冯丽萍;商业视域下的李渔戏曲理论与创作[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梁爱娟;张玮导演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左婷;中西戏剧观的碰撞和中国戏曲观的回归[D];安徽大学;2011年
9 林虹霞;莆仙戏表演艺术简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冲;中国京剧与西方歌剧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宝同;中国地方戏曲写意性浅谈[J];戏文;2005年04期
2 李世锋;;浅谈写意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7期
3 赖辉;;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当代工笔人物画对传统中国画写意性的继承[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6期
4 王一飞;;写意为象——浅析传统工笔人物画之写意性艺术特征[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刘虎;张一舟;孙晨霞;董娅娜;;工笔重彩绘画的写意性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余大洪;;摭谈戏曲的写意性[J];戏剧艺术;1984年03期
7 孟滨;;论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写意性[J];南方文坛;2009年01期
8 周玮亮;;浅析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趣味的构成因素[J];青年文学家;2009年03期
9 颜海强;;浅议罗丹雕塑的写意性[J];雕塑;2010年02期
10 郭晶晶;;浅谈“写意性”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传承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光;;“后假定性”美学的崛起——试论当代影视艺术与文化的一个重要转向[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旭光;;悖论与选择——“全球化”语境中华语电影现代化/民族化问题之省思[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黄振林;;对话机制的松弛与拆解——新时期话剧形态变化趋势分析[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4 赵德旺;;关于科教影片的音响效果及声音构成的设计[A];科教影视论文集[C];2004年
5 由翠青;马丁民;;现代高温色釉装饰的写意性[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虎;;中国古典园林的写意性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吴彬;;重视舞蹈表演基本训练的教学[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8 刘军;;河姆渡文化原始艺术之探讨[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9 茹桂;;《贾德宇书法篆刻集》序[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10 丁罗男;;“后新时期”小剧场的新特点[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学君;当代话剧,探寻写意性话语方式[N];文艺报;2008年
2 祝勇;写意性真实比写实性真实更重要[N];文艺报;2011年
3 刘军利;论中国画的写意性内涵[N];各界导报;2006年
4 贾德江;于受万的写意性工笔画[N];美术报;2006年
5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季国平;中国人最后的审美家园[N];人民日报;2010年
6 詹少君;程式性、写意性与技巧性[N];汕头日报;2006年
7 邵大箴;自觉传承 着意创新[N];人民日报;2007年
8 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术工作部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熊广琴;静观偶得 格物致知[N];北京商报;2010年
9 潘汶汛;终朝采蓝[N];美术报;2011年
10 邵大箴;齐派艺术的忠实传承人和发扬者[N];中国艺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义军;审美现代性的追求[D];暨南大学;2002年
2 罗颖;意象与色彩[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杨斌;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写意精神的表达[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徽;油画写意性探索[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刘焕梅;论油画创作中国化进程中的写意性倾向[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黎明;油画的写意性[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4 高艳;论中国写意性油画的地域特征[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芳;论写意性油画中的“势”[D];山西大学;2012年
6 李成思;中国写意性风景油画的历史寻踪与现状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宗j;中国当代风景油画中的写意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8 王京陶;浅析元代山水画的写意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李勇;写意性风景油画语言的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裴咏梅;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649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49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