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吉剧对中国当代戏曲生态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3-24 10:35

  本文选题:吉剧 切入点:戏曲生态 出处:《戏剧文学》2014年07期


【摘要】:吉剧作为一个年轻的小剧种,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新世纪初期这三个重要历史节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吉剧的成就反映了民间艺术如何从原生态的粗朴形式逐渐趋于精致和完善,并进而演化出成体系的艺术形式,形成自己的代表性剧目。依托这些成熟的剧目,不断提高艺术水平,发展出一整套完善的演剧体系和剧种美学体系,形成剧种特有的艺术品格,收获了一大批稳定的艺术接收群体。吉剧的成功给中国当代戏曲生态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首先,在戏曲文化上,必须扎根于地方传统文化,以鲜活的民间趣味和乡土情感去打动地方观众,如吉剧就体现着东北民间奇趣、风情、闹热的质朴品格;第二,在戏曲美学上,必须不断完成剧种的美学建构,保留戏曲艺术歌舞声容的美感特色和以情动人的思想内核;第三,在创作实践上,必须打造一批剧种特色鲜明的代表性剧目,吉剧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在不同时期创造出了众多优秀剧目,才得以建构了吉剧完整的戏曲系统。除以上方面外,吉剧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及其他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是他们为吉剧生态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环境,使吉剧成为当代中国戏曲生态的一支重要力量。
[Abstract]:As a young and small type of drama, Ji Opera wa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nd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these three important historical nodes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he achievements of Jixi Opera reflect how folk art gradually tends to be refined and perfected from the primitive primitive form, and then evolves into a systematic art form. Forming their own representative repertoire. Relying on these mature repertoire,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artistic level, developing a set of perfect acting drama system and drama aesthetic system, forming a unique artistic style of drama, A large number of stable artistic reception groups have been harvested. The success of Jixi Opera has the follow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ec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opera: firstly, in the opera culture, it must be rooted in the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To impress the local audience with fresh folk interest and local emotion, such as the auspicious opera embodies the folk curiosity, amorous feelings, hot simple character in the Northeast; second, in the drama aesthetics, we must constantly complete the aesthetic construction of the drama. Preserving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the vocal features of opera, singing and dancing, and the emotional and moving ideological core; third, in the creative practice, we must create a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 plays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Jiju opera has developed in the history of more than 50 years. In different periods, many outstanding operas were created before the complete opera system was constructed.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Ji Opera has also been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other social forces. It is they wh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ixi opera ecology and make it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opera ecolog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研究经费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戏曲发展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q2013020
【分类号】:J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世祥;;创建东北本土戏曲剧种的历史进程(上)[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杨世祥;;创建东北本土戏曲剧种的历史进程(中)[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宋振庭;;论新二人转——一九六四年五月五日在吉林省二人转工作者学习会上的讲话(摘要)[J];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02期

4 王肯;;关于吉剧编剧的六封信——第三封信——语言[J];戏剧创作;1985年03期

5 王肯;吉剧的魅力[J];中外文化交流;1993年02期

6 王肯;;关于吉剧编剧的六封信[J];戏剧创作;1985年02期

7 王红箫;程革;;心血当墨嫌不浓——王肯与吉剧[J];文艺争鸣;2012年01期

8 王肯;吉剧[J];人民戏剧;197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涛;;论中国古代叙事诗之“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杨晶晶;;惠特曼《草叶集》中“你”之意象与“我”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3 伍大福;;“文”“法”何必不两立——从《广笑府》的一则笑料说起[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宋颖桃;;论语言及其与人类的关系[J];长城;2009年06期

5 邓巨;潘演强;;中国古代小说在欧美认知度的文化语言学解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郝岩;;论文学翻译的文化创造功能[J];成功(教育);2011年11期

7 温玉斌;;从译者隐身的视域审视诗歌陌生化翻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邓家鲜;;农民作家胡子龙小说《向往》的美学蕴涵[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冯学民;王珍;;电影语言中的岐义现象解读[J];电影文学;2007年08期

10 宋颖桃;;电影《海角七号》的语言解读[J];电影文学;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质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曾海清;现代汉语同语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全慧华;《土地》的审美文化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陈艳丽;中国现代小品文文体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任丽青;“十七年”时期上海的工人文学创作[D];上海大学;2007年

7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朴哲浩;影视作品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李茂叶;人文语言视域下的文学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曙;长株潭地区民歌歌词修辞与语言风格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才让扎西;敦煌古藏文文献《罗摩衍那》的文学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陈碧莲;徐坤小说语言变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蔚;“红颜薄命”的话语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程银春;论孙大雨的格律诗观念与翻译实践[D];西南大学;2011年

7 韦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内容层面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吴岚冲;语本:媒介环境学视野中的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郭萍;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言语特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中伟;约翰·福尔斯的超小说艺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邵建红;;市场化的戏曲生态浅说[J];文教资料;2006年36期

2 宋俊华;;论戏曲生态——关于戏曲研究方法的思考[J];中文自学指导;2008年04期

3 王馗;;《重修喜神祖师庙碑志》展现的京都戏班审美风尚[J];文化遗产;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1657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57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9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