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傩戏“刘家戏”考论
本文选题:贵池傩戏 切入点:刘文龙 出处:《戏曲艺术》2015年03期
【摘要】:贵池棠溪乡魁山吴吴荣森抄本《刘文龙》改编自同题材说唱文学作品,其中保存了较多的宋金戏剧遗存,其产生的时代应为最早。贵池刘街乡南山刘刘本质抄本《刘文龙赶考》受明代前期民间目连戏的影响较深,从其中保存了大量于史可征的明代官制及社会风尚信息来看,其创作时间不会晚于明代嘉靖年间。贵池刘街乡太和章章阳春抄本《和番记》直接承袭自宋元南戏《刘文龙菱花镜》,既保留了《错打千字文》《风花雪月爨》等宋金戏剧片段,又借鉴了《琵琶记》的唱词和关目,曲词典雅,情节紧凑,是贵池傩戏"刘家戏"中戏曲化程度最高的一部作品。
[Abstract]:A copy of Wu Rongsen of Kui-shan, Tangxi Township, Guichi "Liu Wenlong" is adapted from the literary works of the same theme, in which more dramas and dramas of the Song and Jin dynasties have been preserved, and the generation of Liu Wenlong should be the earliest.Its creation time is not later than the Ming Dynasty Jiajing years.The transcripts of Taihe Zhang, Yang Chun, Taihe Zhang, from Guichi, directly inherited from the Southern Opera of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 Liu Wenlong's Ling Flower Mirror], not only retained the drama fragments of Song and Jin dynasties, such as "A thousand words wrong", "Wind Flower Snow Moon Cuan" and so on, but also drew lessons from the singing words and Guan's items of the Book of Pipa.The lyrics are elegant and the plot is compact, which is the highest degree of opera in the Liujia Opera of Guichi Nuo Opera.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安徽省稀见戏曲剧种调查与研究”(12YJC760083)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皖江地区稀见剧种保护与发展研究》(AHSKY2014D121)
【分类号】:J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嗣介;;赣南民间《元宵歌》的调查与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王兆乾;池州傩戏与宋代瓦舍伎艺[J];戏曲艺术;1983年04期
3 王平;贵池傩戏《和番记》与南戏《刘文龙》的亲缘关系[J];艺术百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延年;马玉坤;;是捍卫人性尊严,并非趣味低级——《聊斋志异·犬奸》新解[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程志强;海瑞与张居正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赵国号;;明清农民迁业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张利;;嘉靖年间明朝对安南危机的处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张士尊;;明代辽东牌坊考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欧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风气差异特征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傅承洲;;冯梦龙与苏州派剧作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赵中男;论朱瞻基的历史地位[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10 王剑;明代的密疏:强化君主专制的特殊手段[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学霖;;明太祖文字狱案考疑[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2 林丽月;;大雅将还:从“苏样”服饰看晚明的消费文化[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3 徐卫东;;明代皇位继承中的监国[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万明;;明初政治新探——以诏令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5 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6 曹永年;;也先与“大元”——也先王号、年号和汗号的考察[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7 乔吉;;阿勒坦汗与明朝之间的佛教关系[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8 刘文丰;;皇城道观大高玄殿[A];北京学研究文集2010[C];2010年
9 张富强;;景山寿皇殿历史文化研究[A];北京学研究2011:北京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C];2011年
10 齐畅;;麦福与明代嘉靖朝政局[A];明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秀礼;走向边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文秀;曹学Oz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9 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Pr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晓松;清中期书画收藏热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洋娇;《明史·河渠志四》海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敏;《杜骗新书》新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余德芹;元明时期法医学文献整理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国钦;论明本潮州戏文《刘希必金钗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景元;;浅谈黔东铜仁地区傩戏的音乐风格[J];铜仁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刘怀堂;;傩戏与戏傩——“傩戏学”视野下的“傩戏”界说问题[J];文化遗产;2011年01期
3 孙莉;;皖南民俗文化的媒介传播方式——以池州傩戏为例[J];东南传播;2012年12期
4 贾利涛;;浅析固义傩戏的情境性行为特点[J];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04期
5 张建刚;;苗族傩戏的表演性传统及现代性嬗变[J];大舞台;2013年05期
6 吴鹏程;;文化与生命的相融——池州傩戏中的生命意识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年05期
7 曲六乙;五彩斑斓的傩戏世界──于一新著《巴蜀傩戏》序[J];四川戏剧;1996年05期
8 谢振东;贵州傩戏闯出国门[J];中国戏剧;1996年02期
9 王廷信;明代的傩俗与傩戏[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姚玲玲;;浅谈傩戏文化[J];新课程(中学);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覃敬念;;浅议傩戏原始宗教基因的流布与革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寒声;;从三晋傩戏看中原傩戏的流变[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4 任光伟;;黔东北傩仪傩戏探微——从德江仪式傩戏《钟馗斩鬼》谈起[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郑扬;;武安固义傩戏的旅游利用探析[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6 宋天芬;;傩仪舞蹈与傩戏舞蹈的特色及区别[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喻帮林;;傩戏与铜仁旅游[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涛;;源远流长之思州傩戏傩技[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吴声;;新晃侗族傩戏[A];中国演员(2010年第5期总第17期)[C];2010年
10 汪泉恩;;贵州道真傩戏[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庹乐;薪火相传的傩戏人生[N];张家界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蒋仁义 刘海斌;临武庄稼人参加傩戏国际学术研讨会[N];郴州日报;2011年
3 李为 黄柏权;傩戏艺术当代变迁的德江样本[N];中国民族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隗瑞艳 刘茜;加强傩戏传承和保护[N];中国文化报;2013年
5 林寒;临武傩戏意蕴深厚[N];光明日报;2013年
6 庹修明;贵州傩戏类型暨生态环境[N];中国民族报;2003年
7 陈勇;夜访傩戏“活化石”[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陈勇;阆中要为傩戏申报世界遗产[N];南充日报;2005年
9 陈勇;阆中傩戏[N];四川日报;2005年
10 陈勇;川北阆中 傩戏探“根”[N];西部时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婷;辰州傩戏的传承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吕媛媛;傩戏服装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的探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3 江珂;湘西傩戏音乐的艺术审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雯婷;能乐中的“神戏”与中国傩戏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秦佩;固义傩戏与赛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易德良;湘西苗族傩戏唱腔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朱佩佩;审美文化视域下的池州傩戏[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8 吴轶寒;民间傩俗中的民俗主体与乡土文化[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9 王平;贵池傩戏剧目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10 汪黎;从“端公”到土家“傩戏”表演精英角色的嬗变[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706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70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