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波西米亚人》中的人物鲁道夫之剖析
本文选题:真实主义 切入点:普契尼 出处:《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一如标题所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歌剧《波西米亚人》中的人物鲁道夫的形象塑造。鲁道夫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笔下塑造的经典歌剧人物形象之一,对他的演绎和塑造无论是音乐表现、戏剧表演还是声乐技巧等方面,都颇具难度。 本文首先从《波西米亚人》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的真实主义文学思潮出发,通过进一步阐述普契尼歌剧创作的真实主义倾向,揭示其既坚持和发展意大利歌剧的优良传统又成功的结合浪漫主义、真实主义因素的创作手法,挖掘其以小人物为题材的人文内涵。其次,通过解读歌剧《波西米亚人》剧情演进、人物关系,音乐动机等要素,研析普契尼对该剧戏剧结构的把握,以及音乐语言的运用。发掘其音乐的抒情性、戏剧性特征,了解其赋予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节选鲁道夫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唱段,细致地了解普契尼刻画人物的手法,准确地掌握鲁道夫这一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物的音乐语言和戏剧语言,理解人物个性,深入体验鲁道夫在剧中的心灵感受。 除“引言”外,本文共分三章。“引言”简释本论文标题。第一章论述了真实主义与《波西米亚人》。第二章解读《波西米亚人》的戏剧结构与音乐语言。第三章对鲁道夫艺术形象的演绎加以分析。
[Abstract]:As the title shows, the main object of this thesis is the image creation of Rudolph in the opera Bohemian.Rudolph is one of the classic opera characters created by Italian composer Puccini.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Bohemian and the related trend of realism literatur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endency of realism in Puccini's opera creation.It not only insists on and develops the fine tradition of Italian opera, but also successfully combines romanticism and truthfulness, and excavates its humanistic connotation with the subject matter of little man.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zes Puccini's grasp of the drama structure and the use of musical languag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plo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and the musical motivation of the opera "Bohemian Man".Explore its music lyricism, dramatic characteristics,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characters.Finally, excerpts from Rudolph's part of the representative choir, carefully understand Puccini's portrayal of the characters, accurately grasp Rudolph's musical and dramatic language of the specific characters in this particular environment, and understand the personality of the characters.Experience Rudolph's inner feelings in the play.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A brief explanation of the title of this thesis.The first chapter deals with truism and the Bohemian.The second chapter interprets the dramatic structure and musical language of Bohemian.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deduction of Rudolph's artistic imag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丹;;普契尼真实主义歌剧《绣花女》中咪咪的艺术形象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05期
2 吴少华;;经典的背后:从“柳儿”解读普契尼[J];艺术评论;2011年07期
3 易凯;;《蝴蝶夫人》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体现的人物形象及艺术地位[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3期
4 田春华;;普契尼歌剧中的咏叹调阐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丁苑;;普契尼与柳儿的情愫[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6 王蔚骅;;他者镜像观照下的普契尼歌剧《图兰朵》[J];莆田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孙舒君;;以咏叹调《漫步街上》为例谈穆塞塔人物性格的塑造[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8 郝黎闻;;歌剧《图兰朵》中柳儿形象的塑造与“崇高”审美价值[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刁康宇;;安吉拉·乔治乌——在人生的中途[J];歌剧;2011年07期
10 裴倩萍;;歌剧《图兰朵》中柳儿与公主的形象之比较[J];黄河之声;2011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毕永光;普契尼《三联剧》压轴上演澳门国际音乐节[N];人民政协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紫茵;普契尼三联剧在京首演[N];音乐周报;2008年
3 任海杰;普契尼歌剧的传世秘笈[N];音乐周报;2008年
4 赵世民;让普契尼穿上和服[N];音乐周报;2002年
5 李春芳;永远的普契尼[N];光明日报;2004年
6 记者 徐佳;《波希米亚人》:最原始的普契尼精神[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7 卜大炜;“真实主义歌剧”的人性光辉[N];北京日报;2004年
8 余凤高;普契尼创作《图兰朵》[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王琳;国内外专家盛赞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N];光明日报;2008年
10 卜大炜;“真实主义歌剧”之人性大观[N];音乐周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屠艳;亚纳切克的歌剧《卡佳·卡巴诺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莹;普契尼歌剧的真实主义艺术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 吴婷;普契尼歌剧中东方元素的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黎黎;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咪咪的角色分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4 李亚丹;普契尼歌剧中的女性角色探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5 赵晓乐;论真实主义歌剧《丑角》的悲剧性特征及卡尼奥角色塑造[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志勇;歌剧《波西米亚人》中的人物鲁道夫之剖析[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句凤丽;真实主义歌剧《丑角》的音乐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燕;解读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王周悦;论普契尼歌剧《贾尼·斯基基》中各角色的形象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冷静;普契尼歌剧中的东方元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6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70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