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从海外戏剧市场看中国戏剧产业的未来性

发布时间:2018-04-05 10:17

  本文选题:中国戏剧 切入点:戏剧市场 出处:《文艺评论》2014年03期


【摘要】:正中国是一个戏剧文化深厚的国家,历史上的戏剧演出构成了中国文化中最活泼、最接地气的一部分。在元杂剧兴盛的时代,不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闭塞的农村,到处都有用于长期上演元杂剧的舞台。黄贲在《元代戏曲史稿》中甚至认为"其演出之活跃、观众之广泛是雅典城邦、罗马剧场和印度梵剧演出规模甚至是莎士比亚时代所望尘莫及的"。①而中国的普通百姓也不仅仅作为观众参与中国戏剧的历史演进,他们同样还是中国戏剧的主体。从引车卖浆之流到钟鸣鼎食阶层中国戏剧都有涉及,知识分
[Abstract]:China is a country with profound drama culture, and its historical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constitute the most lively and approachable part of Chinese culture.In the prosperous times of Yuan Zaju, there was a stage for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Yuan Zaju, whether in the bustling city or in the closed countryside.Huang Ben even thought in the History of the Yuan Dynasty operas that "his performance was active and the audience was widely seen in the city of Athens."The Rome Theater and the Indian Brahma play scale are beyond the reach of Shakespeare's time, and the ordinary people of China are not only the audien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ese drama, they are also the main body of Chinese drama.From the flow of "lead the car" to Zhong Mingding's food class, Chinese drama is involved, the knowledge is divided.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分类号】:J892-F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海波;;世纪之交的中国戏剧及其进路[J];世纪论评;1998年01期

2 吕厚龙;;创意文化产业概念下的中国戏剧现代化[J];中国戏剧;2008年06期

3 水晶;中国戏剧的三重困境[J];艺术评论;2005年02期

4 ;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揭晓[J];中国戏剧;1988年04期

5 佐虹;;戏剧文化研究资讯[J];戏剧文学;2011年03期

6 白墨;入世与入市[J];福建艺术;2002年01期

7 傅谨;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性与本土化[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8 易红霞;;粤剧在早期中美戏剧交流史上的地位和影响[J];南国红豆;2010年01期

9 古虹;苏联戏剧家代表团访华[J];中国戏剧;1988年02期

10 陈可轩;;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戏剧中的延展[J];戏剧艺术;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新斌;;“用物质写意”的舞美观——从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两台戏谈起[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薛晓金;;30年中国戏剧的困境与突围[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3 李默然;;孜孜以求 不断创新[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中山文;黎继德;;梅花奖与茅威涛[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5 胡安娜;;’97中国戏剧节散论[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吴寿鹏;;龟兹乐舞与中国戏剧浅析[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7 傅谨;;回归传统与思想解放——新时期三十年中国戏剧的发展主线[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8 刘厚生;;中国戏剧梅花奖20年[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9 梁伯龙;;试论新时期的戏剧表演艺术[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10 林瑞武;;福建戏剧的又一时代性嬗变[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恒志邋陈瑶;第十届中国戏剧节开幕[N];人民日报;2007年

2 记者 毕树文;第十届中国戏剧节完美闭幕,,我省斩获颇丰[N];发展导报;2007年

3 卢晓兵;我市豫剧演员刘晓燕喜获梅花奖[N];平顶山日报;2007年

4 ;二十台剧目荟萃中国戏剧节[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记者 赵文;中国戏剧戏曲前景依然广阔[N];兰州日报;2005年

6 傅谨;中国戏剧的世纪性转折[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于烈;中国戏剧家活动基地落户海口大致坡[N];文艺报;2008年

8 记者 王燕;《父亲》赢得广泛赞誉[N];临汾日报;2009年

9 邵玉烨;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首次赴美演出[N];中国艺术报;2009年

10 记者 张悦;第十届中国戏剧节苏州开幕[N];中国艺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廷信;中国戏剧之发生——以宗教为视角[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张艳梅;在写实中迂回挺进[D];浙江大学;2006年

3 徐蔚;男旦:性别反串[D];厦门大学;2007年

4 俞建村;跨文化视阈下的理查·谢克纳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5 韩启超;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王萍;京剧老生流派崛起的社会心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宋林生;现代性与民族性:话剧“民族形式”讨论的再讨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8 李涛;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上海职业话剧(1937—1945)[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9 刘艳卉;上海淮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10 张长虹;移民族群艺术及其身份:泰国潮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然;中国戏剧(话剧)市场及市场营销[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2 陈赛;从文化产业视角看中国动画产业化的困境与出路[D];北京大学;2005年

3 王鑫;文化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电视剧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美玲(Cristina Mei Len Chaw);文化产业与国际关系:电影的个案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逶迤;田汉大剧院经营管理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卓越成;浅析“规定情境”在戏剧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7 张洪霞;不该被边缘化的演剧观念[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8 王翠;文化产业背景下的国产情景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曲媛媛;时代的声音—1950年代末60年代初英国新现实主义戏剧中的“新人”形象[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10 何晓玲;景观剧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1714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714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f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