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嗓音研究——一个亟待关注的领域
本文选题:语声学 切入点:音乐类 出处:《人民音乐》2014年07期
【摘要】:正一、戏曲嗓音相关概念及其研究意义戏曲嗓音及其发声类型研究是音乐声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嗓音科学、言语声学主要研究范畴,侧重研究与戏曲嗓音有关的各种声学现象。其进步与否直接关系到物理声学、生理学、嗓音学、语言声学的完善与进步,关系到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遗憾的是,作为现代声学的孕育者——音乐科学早已不是声学界关注的对象,嗓音科学以及言语声学学者也因不懂艺术专业知识而对此望而却步。因此,这是一个被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遗忘的领域。
[Abstract]:Research on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ypes of opera voice; the study of opera voice and its phonetic type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in musicology, and it is also the main research area of voice science and speech acoustics.Focus on the study of various acoustical phenomena related to the opera voice.Its progres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and progress of physical acoustics, physiology, phonetics and language acoustics, as well a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ese music.Therefore, this is a field forgotten by humanities and natural science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语音实验室;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笔者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戏曲嗓音发声类型声学分析及建模研究》(11204275) 中国博士后第六批特别资助(2013T6001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一等资助(2013M540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J6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士谦;;关于歌唱共振峰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兼评Sundberg的歌唱共振峰概念及其降喉解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6年04期
2 王士谦;;嗓音机制和歌手的共振\铩娲餝undberg[J];音乐艺术;1993年01期
3 韩宝强;项阳;林秀娣;;中西歌唱发声体系声音形态的比较研究[J];文艺研究;1996年02期
4 徐竟存;;关于戏曲声乐研究的思考[J];艺海;1995年01期
5 何为;论戏曲声乐的特性[J];中国音乐;1987年01期
6 萧晴;建立中国现代戏曲声乐学派的初步构想[J];文艺研究;199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炎冰;;谈歌唱中喉头的位置[J];黄河之声;2008年13期
2 韩宝强;我国近代音乐声学研究概览[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乔新建;中国“混声唱法”的创建与特征[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王建群;高下;刘晓宙;冯雨霖;沈晓辉;俞晨杰;杨烨;;艺术嗓音中不同唱法的元音共振峰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年15期
5 乔新建;;唐代声乐艺术发展水平的历史定位[J];南都学坛;2006年06期
6 于善英;;不同歌唱类型歌手共振峰特征及音色形成的机理研究[J];音乐研究;2010年02期
7 陈_g;;歌手共振峰Praat软件测量分析初探[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韩宝强;项阳;林秀娣;;中西歌唱发声体系声音形态的比较研究[J];文艺研究;1996年02期
9 廖薇;;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戏曲的板式变化体的运用[J];音乐创作;2010年05期
10 廖薇;;戏曲的板式在现代声乐作品中的运用[J];音乐创作;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赵海英;方言学视野下的山西民间音乐[D];山西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霓;戏曲演唱中“以字为中心”的演唱原则在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淼铬;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音色差异成因初探[D];温州大学;2011年
3 魁丽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及其发展趋势[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4 宁大光;中国民族歌剧声乐“美声化”趋势的研究与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九红;二夹弦戏曲音乐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6 廖薇;戏曲的板式变化体在现代声乐作品中的运用[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7 郭华丽;浅谈民族唱法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几个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兰娥;基于神经网络的歌唱艺术嗓音客观评价[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强;建国初期声乐界“土洋之争”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10 孙宁;音乐声学测量在艺术嗓音研究中的应用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士谦;;嗓音机制和歌手的共振\铩娲餝undberg[J];音乐艺术;1993年01期
2 王士谦;关于歌手共振峰概念的由来及一些讨论[J];应用声学;1987年04期
,本文编号:1715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715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