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在汉代外交中所起作用探究
本文选题:汉代 + 杂技 ; 参考:《兰台世界》2014年18期
【摘要】:汉代的杂技艺术很盛行,本文将探析它在汉代外交中所发挥的功用。首先概述杂技于汉代外交中的盛况,其次讲百戏会演中杂技演出的外交性质,再次讲用于外交礼赞的汉杂技,最后举例论述汉杂技艺术的外交和平功用。
[Abstract]:The acrobatic art of Han Dynasty is very popular,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its function in the diplomacy of Han Dynasty.At first, it summarizes the great situation of acrobatics in the diplomacy of Han Dynasty, then discusses the diplomatic nature of the acrobatic performance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undred opera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hinese acrobatics used in diplomatic praise,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diplomatic and peaceful functions of the art of acrobatics in the Han Dynasty.
【作者单位】: 四川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分类号】:J8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恩伟;;乐舞一体话六代 秦汉俗乐占先声——秦汉俗乐兴起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2 吴蓓蓓;;浅析汉唐间百戏的沿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3 彭洁波;;秦、汉、魏、晋时期的袖舞[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谢生保;敦煌飞天形体姿态的来源[J];敦煌研究;2001年04期
5 周玫;六朝青瓷中的丧葬礼俗[J];东南文化;2003年11期
6 许一伶;论徐州西汉乐舞俑的艺术特色[J];东南文化;2005年02期
7 陆永祥;;汉画像石艺术的题材与意象——以河南、山东、徐州地区的汉画像石为例[J];飞天;2012年06期
8 胡国强;洛阳地区东汉宴乐俑探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01期
9 彭洁波;;袖舞的表演场所[J];歌海;2009年02期
10 谢崇安;黄建福;;也谈细腰鼓与瑶族长鼓的源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宇晓;;婆娑弄姿融古风 飞扬浪漫汇汉韵——浅析汉画像中的盘鼓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双;;汉画像“乐舞百戏”图中“狂欢化”的文化解读[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子今;;海西幻人来路考[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瑾;绍兴舜王巡会会货表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秀慧;《淮南子》与汉初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沈亮;上海大世界(1917—1931)[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4 邱瑞to;技击性运动概论及其制胜原理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1年
5 王传飞;相和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路云亭;义和团与戏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尊志;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龙坚毅;汉赋与汉代社会[D];厦门大学;2007年
9 汪yN;中古佛典量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漆明镜;“清商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顺霞;苦水高高跷及其二月二龙抬头社火的调查[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马艺源;隋代音乐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徐秋雅;汉赋中的社会风俗散论[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海莲;近代吴桥杂技音乐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柯曙光;汉墓乐悬及其礼乐文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丽莎;南狮运动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斌;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丁莉;试析“礼乐”思想在中国舞蹈作品中的体现[D];延边大学;2011年
9 郭向平;汉代砖石画像计算机处理与农史信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0 杜蕾;山东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月琴;亚非欧杂技艺术的大聚会[J];友声;2000年06期
2 冯双白;丁志强;;难能可贵——第一届中国杂技艺术节观后[J];杂技与魔术;2001年06期
3 陈娜;;杂技艺术各有千秋[J];艺海;2003年03期
4 苏兆云;;浅谈杂技艺术中的“难”与“美”[J];华夏星火;2004年09期
5 范玉成;;创新——杂技艺术的活力[J];青年文学家;2006年05期
6 林新民;张晓宁;;第十一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J];大舞台;2007年06期
7 杨宇全;;传说、史籍、古文献中的山东杂技艺术摭谈[J];杂技与魔术;2011年01期
8 耿国彪;;边发吉 让杂技艺术点燃生命的激情[J];绿色中国;2011年05期
9 刘峻骧;;试论中国杂技艺术的源流(一)[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2期
10 ;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评选出34名德艺双馨会员[J];杂技与魔术;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培养综合素质 传播中国文化[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志顺;吴桥:世界杂技的故乡[N];河北日报;2006年
2 任洁邋记者 翟楠楠 刘成群 高志顺;第十一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隆重开幕[N];河北日报;2007年
3 王欣;青春吴桥 与我同行[N];石家庄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崔立秋 张丽辉;感受精彩[N];河北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魏旭;汪文华:我是河北人,,我深深地爱着吴桥杂技[N];河北日报;2005年
6 袁学骏;长寿的艺术 艺术的长寿[N];石家庄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崔立秋;杂技的明天在哪里[N];河北日报;2007年
8 杂技节组委会副主任 文化部部长助理 丁伟;吴桥杂技节让中国走向世界[N];石家庄日报;2005年
9 刘淼;杂技原来这样美[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徐涟 特约记者 徐彬;体制改革为《西游记》保驾护航[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泽凤;《时空之旅》:上海旅游演艺整体产品的范例[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732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73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