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论文化空间视界下的黄梅戏传承与保护

发布时间:2018-04-19 16:11

  本文选题:公共文化空间 + 黄梅戏 ; 参考:《江淮论坛》2015年03期


【摘要】:黄梅戏作为地方戏的重要代表,曾经盛极一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变迁,乡村民间文化急剧流失,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削弱,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陷入困境。乡村社会的"空心化"、传统村落的消失、过度的文化功利主义以及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缺失和错位,都加快了黄梅戏的衰落。传承与保护黄梅戏,必须重建其公共文化空间。在乡村中心镇村体系规划建设中,应在相关的戏曲文化活动密集区优先把黄梅戏文化的"安放"纳入公共空间布局。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local opera, Huangmei Opera was once very popular.With the rapid changes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rural folk culture is losing rapidly, the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belonging of the villagers is weakened,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Huangmei Opera is in trouble.The "emptiness" of rural society, the disappearanc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he excessive cultural utilitarianism and the absence and disloca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pace have accelerated the decline of Huangmei Opera.To inherit and protect Huangmei Opera, it is necessary to rebuild its public cultural space.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system in rural central town, the "placement" of Huangmei Opera culture should be put into the public space layout first in the area where the cultural activities of the relevant opera are concentrated.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地方戏传承的民俗学研究”(14BB019)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黄梅戏传承发展的民俗学研究”(AHSKY2014D125)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黄梅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SK2013ZD07)
【分类号】:J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易萍;;地方戏剧在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变革中的价值——以广西平南牛歌戏为个案[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曹海林;村落公共空间与村庄秩序基础的生成———兼论改革前后乡村社会秩序的演变轨迹[J];人文杂志;2004年06期

3 乌丙安;;民俗文化空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J];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01期

4 方冠男;;戏剧与国家意志的历史书写[J];戏剧文学;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仵军智;;关中西部乡村民众人际关系与心理嬗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高杰;;纪录·民俗·传播——关于民俗文化影像化传播的研究述评[J];今传媒;2012年05期

3 李爱真;;浅谈徐州琴书的保护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1年10期

4 董金权;徐柳凡;;文化自觉、符号体系与参与模式——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存发展策略[J];长江论坛;2008年03期

5 关昕;;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保护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熊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苏和平;;空间与乡村社会的研究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8 马建华;;莆田民间张巡信仰研究——郊尾镇至灵宫、梅洋宫元宵祈年庙会个案分析[J];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戴林琳;徐洪涛;;京郊历史文化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成动因、体系构成及发展变迁[J];北京规划建设;2010年03期

10 陈新民;王旭升;;电视的普及与村落“饭市”的衰落——对古坡大坪村的田野调查[J];国际新闻界;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颖超;;文化空间视野下的北京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初探[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2 马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三次“村治实验”历程与经验[A];农民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建设项目论文集[C];2009年

3 乔杰;洪亮平;王莹;;基于社会资本利用的乡村发展认知与应对[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年

4 邵敏;;中心镇村体系规划建设中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从文化空间的视角看[A];第二届安徽文化论坛:“文化安庆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路径”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赵爽;征地、撤村建居与农村人际关系变迁[D];复旦大学;2012年

4 吴晓燕;集市政治:交换中的权力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廷亮;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袁媛;热闹而寂寞的乡村教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丕万;电视与柳村的日常生活[D];武汉大学;2011年

8 林涛;浙北乡村集聚化及其聚落空间演进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10 朱刚;作为交流的口头艺术:石宝山歌会的民俗学田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欢欢;乡村社区公共空间的重建与社区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阿依努尔·吾甫尔;新疆沙雅县城镇巴扎商业习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席海婷;黄土高原上的艺术奇葩[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法花;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和民俗传承[D];温州大学;2011年

5 孙思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规划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曹平;革命与乡村社会变迁[D];延安大学;2011年

7 郑东伟;济南面塑[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飞;鄂东南家族祠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钱和平;经济欠发达区域乡村权力结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10 薛霞;社会关联与村庄秩序[D];安徽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满堂;;福建村庙酬神演戏与社区公共文化生活[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方平;;戏园与清末上海公共空间的拓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周尚意,龙君;乡村公共空间与乡村文化建设——以河北唐山乡村公共空间为例[J];河北学刊;2003年02期

4 赖晓飞;;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经由社会资本的理论向度[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张世勇;;电视下乡:农民文化娱乐方式的家庭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白勇华;;地方戏曲演出与村落公共空间的建构[J];戏曲研究;2007年02期

7 葛继红;王玉霞;;当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基于加强政府供给角度[J];生产力研究;2009年04期

8 张士闪;;从参与民族国家建构到返归乡土语境——评20世纪的中国乡民艺术研究[J];文史哲;2007年03期

9 李少惠;王晓艳;;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周宁;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J];戏剧;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丰收;浅述民间文化与民间文化产业[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01期

2 陈立旭;自然经济下的民间文化[J];新东方;2001年02期

3 陈立旭;市场机制与民间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4 王治峰;寻求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血脉——高有鹏民间文化学术思想述略[J];洛阳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蔡丰明;徐福东渡与东亚民间文化[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冯骥才;;不能拒绝的神圣使命[J];学问;2003年08期

7 梁蒙;地方史志在保护民间文化中应有所作为[J];黑龙江史志;2003年04期

8 刘锡诚;民间文化抢救:历史的使命[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龙海清;全球化时代民间文化的困境与抢救保护策略[J];理论与创作;2003年04期

10 白庚胜;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J];中国民族;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小燕;;浅谈杨家峪街道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卢飞;;浅析花腰彝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胡云红;;燕赵民间文化传承的法律保护机制研究摘要[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4 金煦;;民间文化 与时俱进[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孔德安;;关于我国民间文化在产业化发展趋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A];2004年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全省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获奖论文集[C];2004年

6 白庚胜;;民间文化产业建设问题——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邓光泉;;民间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之我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谭白薇;;浅谈民间文化的产业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袁晋;;从香港的老字号说起——漫谈民间文化产业的传承[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姚自昌;;香包民俗产业为民间文化开辟了广阔前景[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保纲;抢救民间文化[N];长江日报;2005年

2 刘锡诚;民间文化的中断或失传是一个民族最大的遗憾[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原碧霞;谁来保护濒危的民间文化[N];中国审计报;2005年

4 艾君;橘生于淮北则为枳[N];中国特产报;2004年

5 孔德安;保护与开发:民间文化产业永远的难题[N];中国文化报;2004年

6 白庚胜;民间文化资源论[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余宁;优秀民间文化是民族的根[N];中国艺术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张智敏;亲近我们的母体文化吧[N];法制日报;2003年

9 袁学骏;抢救保护和弘扬民间文化[N];河北日报;2003年

10 ;我们的责任保护民间文化[N];河北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宁;冯骥才保护民间文化现象的传播学解读[D];河北大学;2008年

2 潘娟;从南路壮剧的兴衰看科技对民间文化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翟燕;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磊;庄河市民间文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李国东;当代农村民间文化深层发展与相关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文雅;民间文化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个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7 华姐措;藏族民间文化在大众传媒中的传播与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8 陈华;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关系中的童谣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9 游祥涛;民间文化传承人的法律地位[D];扬州大学;2013年

10 侯行敏;论当代陕西作家的民间文化书写[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73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773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0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