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国家在

发布时间:2018-04-20 18:41

  本文选题:祁太秧歌 + 国家在场 ; 参考:《音乐创作》2017年04期


【摘要】:近年来,以"国家与民间社会互动关系"为基础的"国家在场"理论已经成为学界公认的热点领域之一。祁太秧歌虽是与民间社会紧密联系的音乐形式,但从其发展轨迹中可以清晰体察到"国家在场"的种种影响。本文试从"国家层面"来审视祁太秧歌,研究这一传统音乐事象在经历了解放初的"戏改政策"与本世纪初"非遗保护运动"两次"国家在场"之后所发生的历史变迁,分析"国家在场"在祁太秧歌传承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y of "state presence",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recognized hot fields. Although Qi Taiyangge is a kind of music closely related to civil society, the influence of "state presence" can be clearly seen from its development track.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Qi Taiyangge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and to study the historical changes that took place after the "opera reform policy" at the beginning of liberation and the "state presen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National presenc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Qi Tai Yangge.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基金】:2017年山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国家在场”视域下祁太秧歌传承发展研究》课题成果之一
【分类号】:J607;J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素林;韩晓莉;;从旧艺人到新演员:建国初期“戏改”中戏曲表演者的角色转换——以山西为中心的考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2 刘大伟;;城镇化背景中的花儿保护与“国家在场”[J];青海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3 廖丹;;从传统音乐的三个特性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音乐学;2013年01期

4 邱林;;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中的南阳鼓词保护与传承[J];中国音乐学;2010年04期

5 张振涛;;民间文艺汇演的历史反思——保护民间音乐的一项措施[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周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J];中国音乐学;2008年03期

7 申恒胜;;乡村社会中的“国家在场”[J];理论与改革;2007年02期

8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颖;潘长瑜;;吉林省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传承意义[J];戏剧之家;2017年13期

2 徐赣丽;;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回归生活还是走向艺术[J];民族艺术;2017年03期

3 吴建冰;;论民族关键符号对民族关系和国家认同的影响[J];河池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4 赵国华;;浅析伞头秧歌唱词的艺术特点——以山西临县伞头秧歌为例[J];名作欣赏;2017年17期

5 李凤成;;从师徒关系到约定契约:武术文化传承机制演变的价值审视[J];体育与科学;2017年03期

6 杨海晨;吴林隐;王斌;;走向相互在场:“国家-社会”关系变迁之仪式性体育管窥——广西南丹黑泥屯“演武活动”的口述历史[J];体育与科学;2017年03期

7 魏兵;;中国传统音乐网络教学的相关思考[J];黄河之声;2017年03期

8 王玲;;“国家在场”视域下祁太秧歌的传承发展[J];音乐创作;2017年04期

9 王先艳;;传统器乐传承中的即兴演奏[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10 胡晓东;;佛乐传播与国家在场——以瑜伽焰口仪轨音乐为例[J];民族艺术;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剑雄;;建国初的“戏改”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J];安徽史学;2014年04期

2 张炼红;;“戏”说革命: “反历史主义”戏改倾向及其文艺阐释系统再考察[J];社会科学;2013年10期

3 卜希霆;齐骥;;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4 张艳梅;;新中国“戏改”与名角的消亡[J];文艺研究;2012年04期

5 薛艺兵;;通过田野走进历史——论中国音乐人类学历史研究的途径与方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赵宗福;;西北花儿的文化形态与文化传承——以青海花儿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7 李丽丹;;“在地化”与“在场化”:博弈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天津相声的传承语境分析为例[J];民族艺术;2010年04期

8 张振涛;;民间文艺汇演的历史反思——保护民间音乐的一项措施[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周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J];中国音乐学;2008年03期

10 柯子铭;;对“戏改”的再认识——福建“戏改的”历史回顾[J];当代戏剧;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沐;;祁太秧歌走访浅记[J];黄河之声;2000年05期

2 刘红庆;;去了,最后一个祁太秧歌大师[J];音乐生活;2009年03期

3 任莉;;祁太秧歌在平遥县的现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4 张雪梅;;祁太秧歌与晋商文化的关系研究[J];音乐创作;2012年10期

5 杨美嫒;;祁太秧歌的地域文化探究[J];黄河之声;2013年09期

6 张春娟;;晋商、移民与戏曲——山西祁县谷恋村祁太秧歌调查考[J];戏剧艺术;2013年04期

7 王丰;;浅谈祁太秧歌中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12期

8 王岩;;祁太秧歌的旋法特色[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陈首军;;祁太秧歌中的衬词、衬腔[J];艺术教育;2003年06期

10 晓闻;;《祁太秧歌大联奏》VCD出版发行[J];黄河之声;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海燕;关于祁太秧歌的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琦;祁太秧歌唱腔发展的多视角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78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778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5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