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成化本《白兔记》声腔剧种考

发布时间:2018-04-22 02:39

  本文选题:戏曲艺术 + 声腔 ; 参考:《艺术百家》2014年05期


【摘要】:1967年成化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明代嘉靖前传奇脚本,然而40多年过去,其声腔剧种属性至今尚未厘清。剧本声腔属性不明,戏曲史研究就会一直困守在戏曲文学研究的小天地里而不能进入有别于诗文研究的场上之曲研究的曲学之门,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戏曲史研究,所以解决剧本的声腔属性意义尤为重要。根据剧本实际,文中认为成化本《白兔记》是成化年间越乐班用北部吴语方言演唱的海盐腔传奇脚本,原著作者是永嘉书会才人,改编者是包括越乐班戏子在内的北部吴语地区民间艺人群体,出版者是成化年间书林永顺堂。
[Abstract]:The discovery of the new edition of the new edition of Liu Zhiyuan's return to the village of white rabbit in 1967 provides us with the legendary script of the Ming Dynasty. However, in the past 40 years, the attribute of the opera has not yet been clarified. The character of the script is not clea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drama will be stuck in the small world of the study of the opera literature. It is not possible to carry out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opera in the real sense,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olve the meaning of the vocal attribute of the script. According to the script practic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adult book of the white rabbit is the legendary script of the sea salt chamber singing in the northern Wu dialect in the Chenghua years. Those who are members of the Yongjia book club are the folk artists group in the northern Wu dialect area, including Yue Yue class actors. The publisher is the Shu Lin Yongshun hall in Chenghua.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1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明代传奇声腔归属考”(项目编号:2011B164)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8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试论《任氏传》狐意象的基本特征[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2 刘洪强;刘翠红;;《聊斋志异》素材来源五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3 曾垂超;李军均;;小说评点文体的独立:从子史之评到文学之评——刘辰翁《世说新语》评点的源流及意义论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4 何朝晖;;明代县衙规制与日常政务处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汤开建;陈青松;;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播与西洋宗教画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鲍鹏山;;李白与《逍遥游》[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孙瑜;;论蓄妾制及妾的社会地位——以明清时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8 王斌;;浅探明代民间戏剧搬演的落潮与复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赵国号;;明清农民迁业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10 潘攀;;试论李渔戏曲理论中的“性灵”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杰;;试析明代学者对经史关系的探讨[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罗漫;;布依族与夏文化:论布依族先民的一支属夏禹后裔[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章宏伟;;毛晋刻书活动考论[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7 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8 封越健;;明代漕船管理述略[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9 张金奎;;明代军户来源简论[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10 徐炼;;辛弃疾的马群[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兰静;近代香港外来移民与香港城市社会发展(1841-1941)[D];暨南大学;2011年

9 孙文秀;曹学Oz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叶辉;《明史·职官志一》笺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琳琳;明代《辽东志》与《全辽志》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崔永胜;旱魃为虐,,如`匀绶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会涛;《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芳;论《红楼梦》中的三个女儿世界[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志湘;形象的魅力 看郑曼莉在《白兔记》中的表演[J];中国戏剧;2000年10期

2 林芙蓉;;飞扬的青春——观《白兔记》小记[J];戏文;2005年06期

3 一吟;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评《白兔记》的改编本[J];戏文;1998年04期

4 张挺;;莆仙戏《白兔记》导演手记[J];福建艺术;2013年03期

5 陈多;《白兔记》和由它引起的一些思考[J];艺术百家;1997年02期

6 孔立萍;;铁肩担道义——我演“白兔记”中窦大爷[J];戏文;2007年04期

7 王如丹;;我演《白兔记·出猎》中的咬脐郎[J];剧影月报;2010年02期

8 彭飞;;略论成化本《白兔记》[J];文学遗产;1983年03期

9 邓砚文;;王芳和《白兔记》[J];苏州杂志;2008年02期

10 刘湘如;福建发现的古抄本《白兔记》[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通讯员 郑志忠 李金春 记者 陈建平;莆仙戏《白兔记》获最佳传统剧目奖[N];福建日报;2011年

2 琦华 丰荷;浙艺职院:导演制走进越剧课堂[N];中国文化报;2006年



本文编号:1785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785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b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