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到形式:南通童子戏的审美形态嬗变
本文选题:南通童子戏 + 祭祀仪式 ; 参考:《艺术百家》2014年04期
【摘要】:本文围绕南通童子戏形态的演变过程,提出童子戏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审美嬗变,并分析其嬗变的三个阶段,即戏剧化祭祀、戏仪合一及祭祀的戏剧。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olves arou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form of the play of children in Nantong, puts forward the aesthetic evolution from the content to the form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ay, and analyzes the three stages of its evolution, that is, the drama of dramatic sacrifice, the combination of drama and instrument and the drama of sacrifice.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辉国;杨旺生;;当代南通童子戏戏曲化变革及反思[J];民族艺术;2011年04期
2 张莉;;学演童子戏[J];剧影月报;2008年05期
3 徐子方;;童子戏简论[J];中华戏曲;2003年02期
4 朱蕾;;试论海州童子戏音乐的源流及艺术形态[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周辉国;;植生于农耕文化的地方戏曲研究——以南通童子戏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戴昕;;藏通音韵在这里融合——藏戏与南通童子戏的欣赏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11期
7 周辉国;;南通童子戏童子称谓的辨析[J];农业考古;2009年04期
8 顾奕;;南通童子戏语言的停延层级——以《十三部半巫书》为语料[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11期
9 王洁;;论南通童子戏的历史发展轨迹[J];上海戏剧;2013年11期
10 车锡伦,金鑫 ,殷仪;江苏南通的童子戏和太平会[J];东南文化;198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赵勇进 本报通讯员 金建华;通州童子戏[N];南通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勇进;通州首届江海民俗文化节见闻[N];南通日报;2009年
3 倪爱德;连云港冲刺国家级“非遗”名录[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记者 王艳 通讯员 武依林 倪爱德;淮海戏上了国家“非遗”名录[N];连云港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聂梨庄;海州童子戏的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88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78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