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梅兰芳早期表演艺术及其评价

发布时间:2018-04-28 12:38

  本文选题:梅兰芳 + 戏曲表演 ; 参考:《四川戏剧》2017年09期


【摘要】:学界一般认为,1913年底梅兰芳因赴沪演出,一炮而红,声名鹊起。但考察宣统末年至民国二年时人有关梅兰芳表演的剧评、文章及日记,再结合梅兰芳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不难发现,在赴沪之前,梅兰芳凭借其珠圆玉润的唱功与姣色传神的扮相,在北京剧界已颇有"震动之力",不仅吸引大批戏迷注目,还拥有一批忠实的"梅党",这些因素,共同助推了梅兰芳在上海的走红。
[Abstract]:Academic circles generally believe that late 1913 Mei Lanfang due to a performance in Shanghai, a bang and fame. However, by examining the drama reviews, articles and diaries of Mei Lanfang's performances from the end of Xuantong's end to the second yea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combining his memoir, "40 years of stage Lif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before going to Shanghai, Mei Lanfang, with his mellow singing skills and the beautiful and vivid appearance, has already had the "shaking power" in the field of Beijing Opera, which not only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opera fans, but also has a number of loyal "Mei Party", these factors. Together, Mei Lanfang's popularity in Shanghai was helped.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基金】:2012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表演艺术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2YSC014)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中国特色艺术理论建构与文化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ZSTD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人元;戏曲表演的节奏性(上)[J];艺术百家;2000年04期

2 汪人元;戏曲表演的节奏性下[J];艺术百家;2001年01期

3 李水莲;形神我——对戏曲表演的一些体会与理解[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牛文;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1年年会在太原举行[J];四川戏剧;2002年02期

5 张鸿雁;论戏曲表演的“眼神”[J];黄梅戏艺术;2002年03期

6 张仲炎;弘扬民族文化 造就艺术新人——祝四川省青少年“长富杯”戏曲表演大奖赛开幕[J];四川戏剧;2003年06期

7 川草;合力互动 共促振兴——话四川省青少年“长富杯”戏曲表演大奖赛[J];四川戏剧;2003年06期

8 李艳华;中高等戏曲表演教学之比较[J];戏曲艺术;2003年01期

9 唐雪莲;也谈戏曲表演及体会[J];文化时空;2003年08期

10 李云;搞戏曲表演仅有一辈子是远远不够的[J];中国戏剧;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阳羡;;中国戏曲表演学会[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2 ;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剧照[A];中国演员(2008年第2期总第2期)[C];2008年

3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宁波市召开2010年理事会[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4 刘景亮;;对于戏剧的现状与未来的感觉——在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8年舞钢年会上的发言[A];中国演员(2008年第3期总第3期)[C];2008年

5 胡岳明;;在鄞州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13年年会暨戏曲继承弘扬与现代戏表演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演员:2014年第1期(总第37期)[C];2014年

6 谭静波;;戏曲现代戏表演的推陈出新[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阿甲;;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规律和理论[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8 ;编后记[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9 梅葆玖;;戏曲表演是程式化、戏剧化的歌舞表演——在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6年年会上的发言[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10 ;欢迎参加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团体会员[A];中国演员(2008年第1期总第1期)[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竹音;戏曲表演人才须防学历高消费[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 周龙;戏曲表演人才高等教育规律探析[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范春义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戏曲表演禁用真刀重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记者 王小宁;“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情况座谈会”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记者 包松娅;文化部制定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规划要点[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傅谨;给戏曲人才培养更多自主空间[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茜;关注戏曲表演理论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杨雪;探索中国戏曲表演的理论深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张静;为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给力[N];文艺报;2010年

10 王涛;戏曲表演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探索[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钟英;论戏曲表演体验的特殊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2 王晓莉;略论戏曲表演舞台支点的特征及作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3 董雪;研究生阶段戏曲表演专业学习总结[D];河南大学;2016年

4 田京;中国戏剧戏曲表演中对于动情点的诠释及其处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凤丽;论性别错位的性别批评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红叶;莆仙戏音乐中锣鼓点与戏曲表演关系之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15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815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4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