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布莱希特戏剧美学思想之马克思主义根源
本文选题:布莱希特 + 戏剧美学 ; 参考:《艺术评论》2014年12期
【摘要】:正布莱希特,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代表人物之一,德国戏剧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他的"陌生化"、"史诗剧"、"教育剧"在世界戏剧舞台、艺术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戏剧界研究布莱希特学者众多,但主要集中在方法论运用,不重视探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根源;哲学界肯定其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但不注重其戏剧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实践。因此,若想准确运用布莱希特"陌生化"戏剧方法,探究其戏剧美学思想根源——马克思
[Abstract]:Brescht, one of the world's thre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rformance system, German dramatist, Marxist literary theorist, his "strangeness", "Shi Shi drama", "educational drama" in the world theater stage, art education and other field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drama, they mainly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ethodology and do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exploring the root of Marxist thought, and the philosophy circle affirms that it is a Marxist literary theorist. However, not paying attention to its dramatic method is the practice of Marxist aesthetics. Therefore, if we want to use Brecht's "defamiliarization" drama method accurately, we can explore the origin of its drama aesthetics thought-Marx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布莱希特戏剧美学思想根源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QW201215
【分类号】:J8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闵杰;;蝙蝠与香烟——“反幻觉”视域下的皮兰德娄与布莱希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汪子涵;;论演员在舞剧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能动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张金蕾;;论戏剧《思凡》“陌生化”手法的运用[J];长城;2012年04期
4 冯春园;;《蝴蝶君》中舞台表现形式的陌生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刘颖;;论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戏剧创作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6 高音;旗语——在戏剧实验的20世纪80年代[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杜莹杰;;“陌生化”的诗学流变及其在文艺作品中的审美诉求[J];武陵学刊;2011年01期
8 潘洁;;歌剧《马哈哥尼城的兴衰》音乐的“间离性”[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龙珊珊;;“布莱希特”的尴尬[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10 胡志峰;渴望交流——80年代探索戏剧的语言特质[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敬;变革与模仿:试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及其社会意义(1978-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秀玉;生存体验的诗性超越[D];辽宁大学;2011年
5 王晖;徐,
本文编号:1944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447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