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歌剧《雷雨》繁漪的形象分析及主要唱段的演唱处理

发布时间:2018-05-28 13:00

  本文选题:歌剧 + 《雷雨》 ; 参考:《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其所向世人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现代话剧发展的里程碑,在音乐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歌剧作为一个“舶来品”与我国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而歌剧《雷雨》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如此,歌剧《雷雨》的被演绎推动这其他文化形式的发展。随着音乐文化的大融合,国外的歌剧不同版本的在翻演、翻唱,传唱度非常高,导致我过许多音乐人士对国外歌剧内容历史的熟悉程度超过了我国的歌剧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音乐文化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在歌剧上也逐渐与国际元素接轨,而在脚本的选择上也具有代表性,其中不乏类似国外批评封建机制制度的音乐脚本,比如《雷雨》便是一部佳作,因此它被作曲家莫凡改写成歌剧版,歌剧版的《雷雨》把话剧的四幕浓缩成两幕,这样便是情感更为集中,人物关系更是让人揪心,这样的变化给歌剧《雷雨》带来了更好的作曲空间,本文试着从歌剧《雷雨》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等元素出发,由内而外的剖析繁漪这个人物角色,看我国民族歌剧里的人物画廓是如何展现。
[Abstract]:Thunderstorm, created by playwright Cao Yu, is a great tragedy in life and a milesto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rama.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culture, opera, as an "exotic", is combined with the musical elements of our country. The opera "thunderstorm" came into being in this environment, so the opera "thunderstorm" was interpret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forms of culture. With the great fusion of music and culture, the foreign operas in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remake, singing degree is very high, resulting in my many musicians to foreign opera content history of familiarity with more than our country's opera work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music culture of our country was further prosperous, and the opera was gradually connec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lements, and the choice of the script was also representative, and there was no lack of music scripts similar to the foreign criticism of the feudal system. For example, "thunderstorm" is a good work, so it was rewritten into an opera edition by composer Mofan. The opera version of "thunderstorm" condenses the four acts of the play into two acts. This is a more emotional focu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s even more disturbing. This change has brought a better space for composing music to the opera "thunderstorm".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the role of the character from inside to outside,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 of the opera "thunderstorm". How to show the figure painting profile in Chinese national opera.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617.2;J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福军;;让“空间”衍伸出更多意义——评福建人艺实验版《雷雨》[J];艺苑;2011年03期

2 蔡福军;;让“空间”衍生出更多意义 评福建人艺实验版《雷雨》[J];中国戏剧;2011年10期

3 高霞;邬智冬;;默读、发声与唱音之间的《雷雨》[J];美与时代(下旬);2013年10期

4 边国立;;宁晚勿滥——寄语《雷雨》摄制组[J];电影评介;1983年11期

5 雪鸥;;青年人怎样看《雷雨》——记上海青年影评协会对《雷雨》的评论[J];电影艺术;1984年11期

6 孔庆东;;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J];文学评论;1991年01期

7 孔庆东;;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3期

8 田本相;《雷雨》演出的“新面目”[J];中国戏剧;1993年06期

9 张易;徘徊于恐惧与诱惑之间——《雷雨》生命悲剧哲学初探[J];枣庄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10 陈大联;;《雷雨》的当代性 实验戏剧《雷雨》创作谈[J];剧本;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本相;;全本《雷雨》的意义和价值[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王晓鹰;;没有鲁大海的《雷雨》[A];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1年

3 黄维钧;;70年来头一遭 看新版《雷雨》的演出[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童道明;;《雷雨》演出的双重意义[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5 石宏大;;试谈《雷雨》中的人物语言[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6 曹树钧;;杜宣对于《雷雨》在国外传播的贡献——纪念杜宣先生诞辰100周年[A];杜宣纪念集[C];2014年

7 廖奔;田本相;童道明;叶廷芳;黄维钧;王育生;顾威;王敏;王蕴明;邹红;刘平;林克欢;徐晓钟;宋国锋;郭媛媛;李鸣春;;永远的《雷雨》 全本《雷雨》研讨会纪要[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8 阿布力米提·艾买提;;《雷雨》的教学赏析[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9 高浦棠;;命运·天意·上帝——《雷雨》的神秘主义思想本体破译[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栋霖;;经典《雷雨》:从话剧到苏州评弹——纪念曹禺百年诞辰[A];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桦琳 通讯员 曹晓亮;交易金额1.55亿买家最爱《雷雨》[N];广州日报;2010年

2 魏信国;《雷雨》悲剧变“笑场”,问题在哪里?[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刘淼;八十岁的《雷雨》不曾老[N];中国文化报;2014年

4 靳海舟;如何评价《雷雨》公益场上观众的笑[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5 何勇海;《雷雨》成“雷剧”?[N];团结报;2014年

6 马以鑫;《雷雨》何以遭遇笑场[N];文学报;2014年

7 马达;话剧《雷雨》遭笑场的背后[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邱唐;看《雷雨》,不准笑?[N];解放日报;2014年

9 安琦 市政协委员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雷雨》演出笑场折射出什么[N];联合时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刘蓓蓓;万方:《雷雨》历经80年生命力依旧旺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超;《雷雨》(节选)教学内容及语文核心教学价值建议[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倩;论《雷雨》修辞翻译的语用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全稳;消解与重构[D];河南大学;2015年

4 曹华;论曹禺《雷雨》中的主仆之恋[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钟文;女性的自我救赎—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雷雨》和《金碗》[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6 杨文倩;歌剧《雷雨》繁漪的形象分析及主要唱段的演唱处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夏登武;《雷雨》:多维接受视域中的变异[D];暨南大学;2008年

8 谭苗;从《雷雨》文本到《雷雨》舞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谭文慧;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雷雨》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10 任振翔;《雷雨》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46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46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c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