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歌剧《屈原》婵娟主要唱段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31 01:35

  本文选题:施光南 + 歌剧 ; 参考:《湖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根据郭沫若话剧改编、由施光南作曲的歌剧《屈原》是我国歌剧史上的不朽之作。其中“婵娟”人物形象的刻画更是花费了施光南的大量笔墨和精力,施光南为这个人物形象定制了三个唱段以便于深度刻画这个形象。这几个唱段通过将剧情和音乐融合起来,加上女声高音的点缀,将婵娟从一个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少女形象,逐渐变成愿意为了心中的正义和人间的真理而牺牲的女性英雄的过程完整的勾勒了出来。婵娟的经典唱段自我国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为众多演唱家和学习者所青睐,一些音乐会也经常选择该唱段作为音乐会的演奏曲目之一。歌剧《屈原》中的婵娟艺术形象是音乐学者进行研究和音乐表演者进行演绎的经典艺术形象。歌剧《屈原》中婵娟有两个经典唱段——《夜空中银河低垂》和《离别的歌》。这两个唱段对歌剧人物性格以及情感变化的刻画都淋漓尽致,对婵娟的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都有非常准确、完整、自然的定位。《夜空中银河低垂》描绘出的婵娟是饱经风霜后褪去稚嫩、卓然而出,唯独不变的,是她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深沉的爱与忠贞。《离别的歌》是凄婉深情的告别之歌,描绘了婵娟甘愿奉献生命的崇高精神。演唱这两个经典唱段要特别注意息的控制、语感的把握、情感的调控,只有这样才能完美地演绎作为“诗的魂”、“光明的使者”、“道义美的象征”的婵娟形象。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daptation of Guo Moruo drama, qu Yuan, composed by Shi Guangnan, is an immortal work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opera. Among them, the portrayal of the character image of "grace Juan" has cost Shi Guangnan a lot of brushwork and energy. Shi Guangnan has customized three verses for this character image in order to depict it in depth. By combining the plot with the music, and the decoration of the soprano, these songs will bring grace from the image of a girl with a good heart and a sense of justice.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a female hero who is willing to sacrifice for the sake of justice and the truth of the world is outlined. Since 1980s, the classical choir of grace has been favored by many singers and learners, and some concerts often choose it as one of the concert repertoire. The artistic image of "grace" in opera qu Yuan is a classic artistic image which is studied by musicologists and performed by musical performers. In opera qu Yuan, grace Juan has two classics-the Milky way droop in the Night sky and the parting Song. These two verses depict the characters and emotional changes of opera characters vividly, and have a very accurate and complete view of both the dramatic image and the musical image of grace. "the Milky way drooping in the Night sky" depicts the grace that melts after the weather, and Zhuo Ran comes out of it, but what remains unchanged is her deep love and loyalty to the motherland in the depths of her heart. "farewell song" is a sad and affectionate farewell song. It describes the noble spirit of grace's willingness to give her life. In singing these two classics, we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ontrol of information, the grasp of language sense and the control of emot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perfectly interpret the image of grace as "soul of poetry", "messenger of light" and "symbol of moral beauty".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6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原》在重庆演出剧照[J];郭沫若学刊;2012年01期

2 刘厚生;日本话剧《屈原》——精彩的演出[J];人民戏剧;1981年01期

3 孙允文;歌剧《屈原》启示录[J];人民音乐;1999年04期

4 陈禅心;;《屈原》与《屈原》唱和[J];郭沫若研究;1986年00期

5 百古;“空前”与“绝唱”——《屈原》演出盛况[J];语文学刊;1990年03期

6 熊泽文,谭晓雯;论《屈原》的生命意蕴[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高音;;《屈原》——用戏剧构筑意识形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3期

8 任玉强;;剧中有诗——论历史剧《屈原》的诗化特征[J];四川戏剧;2006年05期

9 李苏姗;;不朽的丰碑——《屈原》漫谈[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10 孙娜;颜同林;;历史剧《屈原》新时期研究综述[J];郭沫若学刊;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禅心;;《屈原》与《屈原》唱和[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2 白杨;;缅怀郭老话《屈原》[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3 张田;;《屈原》简论[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4 万伯翱;;观北京京剧院新编历史大戏《屈原》有感[A];中国演员:2014年第3期(总第39期)[C];2014年

5 河野崎长十郎;徐迎新;;日中友好《屈原》访华公演团访问报告[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6 郭沫若;;致河野崎长十郎(一函)[A];郭沫若研究(第四辑)[C];1988年

7 河野崎长十郎;徐迎新;;日中友好《屈原》访华公演团访问报告[A];郭沫若研究(第四辑)[C];1988年

8 范秀珠;;越中文化交流中的郭沫若历史剧[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杨建民;郭沫若所作《屈原》袭用《李尔王》?[N];中华读书报;2013年

2 何民;《屈原》首演纪念———签名本的一个奇迹[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3 记者 段菁菁;编剧何时能成“剧本”[N];人民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婷婷;歌剧《屈原》婵娟主要唱段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年

2 解晶晶;《屈原》中“可表演性”的英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晓鹏;抗战语境下的郭沫若与《屈原》[D];山东大学;2016年

4 袁娜;歌剧《屈原》唱段中婵娟唱段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5 胡阳君;郭沫若史剧《屈原》文本变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 陈燕妮;歌剧《屈原》中“婵娟”角色在音乐会中的形象塑造[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7 邓勤;试论歌剧《屈原》中婵娟角色的形象塑造与声乐技艺[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8 曾海欧;歌剧《屈原》唱段[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9 王晓娥;歌剧《屈原》主要人物艺术形象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邱菲菲;歌剧《屈原》中唱段《离别之歌》的演唱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57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57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0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