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的亚洲悲剧
本文选题:悲剧 + 近现代 ; 参考:《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悲剧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范式,在亚洲同样有着诸多富于特性的建树。本文对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等亚洲各地区的悲剧艺术及其流变进行了大致扫描,并对一些重点作家的优秀剧目进行了审美分析。
[Abstract]:Tragedy, as a universal artistic paradigm, also has many unique achievements in Asia. In this paper, the tragic art and its evolution in East Asia, Southeast Asia, South Asia and West Asia are roughly scanned, and the aesthetic analysis of the outstanding plays of some key writers is made.
【作者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戏剧文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路径”(项目编号:2014ZD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8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发祥;;西播所见中日文学之关系[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04期
2 高原;戏剧中的男扮女装和女扮男装现象[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年03期
3 赵珂;唐钰滢;;浅谈歌舞伎与京剧的不同[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何春兰;;论日本能乐中的幽玄美意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5 李玲;;日本狂言中的中国题材研究[J];戏曲研究;2008年03期
6 唐霞;;试论日本古典戏剧能乐的审美情趣[J];四川戏剧;2006年05期
7 李玲;;日本歌舞伎《女杀油地狱》研究[J];四川戏剧;2007年06期
8 王音洁;;结构的情感——论黑泽明对莎士比亚戏剧的东方化处理[J];山花;2009年10期
9 黎羌;日本古典乐舞戏中的大唐文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刘娜;李洋;杨华;;日本能乐与中国古典戏剧[J];思想战线;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袁国兴;;早期中国话剧形态与日本新派剧[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雨;日本近世町人的生命悲歌[D];吉林大学;2009年
2 耿祥伟;晚清民国戏剧期刊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燕;对元杂剧和日本谣曲的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曾真;谷崎润一郎唯美主义文学论[D];湘潭大学;2003年
3 张晶婧;《小说月报》(1921—1930)戏剧翻译和创作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米博;中国传统戏剧断层现象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5 李阳;迎神赛社与古剧形态[D];山西大学;2008年
6 李仲夏;论域外戏剧对田汉早期创作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8年
7 许艳文;长沙花鼓戏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籍宏娟;田汉话剧创作与日本[D];山西大学;2010年
9 梁爽;论欧阳予倩戏剧艺术的日本观照[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柴照亮;试论宋元杂剧对日本能乐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宏;毁灭灵魂的悲剧艺术——对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思考[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7年06期
2 王雅;;试析《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剧因素和命运观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朱栋霖;;论曹禺的悲剧艺术[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年01期
4 李彪,孔令(尧尧);论鲁迅悲剧艺术的审美价值[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1991年03期
5 刘思璇;;悲剧艺术与审美救赎[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毕卫东;;《悲剧的诞生》的二元性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7 唐桂芳;鲁迅小说的悲剧艺术赏析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5期
8 吴凡;;古典的悲天悯人与现代的人性解剖——白先勇与张爱玲悲剧艺术的审美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陆添红;;浅谈中国古典文学大团圆结局的文化意义[J];青年文学家;2009年09期
10 张爽;;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行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润森;;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悲剧史上的地位[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2 赵凯;;元明清悲剧审美三题[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3 周靖波;;历史性与悲剧性的统一——论抗战时期国统区历史剧[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4 葛新德;;纪实悲剧与新闻摄影[A];1985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5年
5 孙俊桥;李先逵;;一种张扬生命力的建筑美学解读——感悟桃坪羌寨[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6 张玉奇;;论藏园悲剧[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7 何蕾;;戏剧《推销员之死》中的悲剧思想[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浦棠;;命运·天意·上帝——《雷雨》的神秘主义思想本体破译[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曹树钧;;论莎士比亚与中国百年话剧的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严家炎;;姚雪垠和他的多卷本历史小说《李自成》[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马海良;悲剧:一个不能放下的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倪乐雄;二十一世纪看海权[N];文汇报;2007年
3 曾庆瑞;英雄谢幕写悲壮[N];中国艺术报;2004年
4 人口所 胡伟略;城市之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张晶;美学视角下的关汉卿剧作[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薛若琳;与时俱进的广西戏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谭运长;现实生活的悲剧美[N];光明日报;2003年
8 向坤茂;文艺的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N];文艺报;2007年
9 杨剑龙;曹禺研究的新开拓[N];文艺报;2000年
10 柳成荫;解析“悲剧小说”[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振华;古典与现代[D];厦门大学;2008年
2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孙云宽;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黑格尔悲剧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王宏刚;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中看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色[D];暨南大学;2010年
5 魏家文;民族国家意识与现代乡土小说[D];武汉大学;2005年
6 宋法刚;中国电视剧的悲剧性:存在、价值与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7 凌宪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伦理的精神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丁文厚;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艺术世界[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石文颖;简单社会神性观念及其文艺理论意义[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德好;什么是悲剧?——重新解读《悲剧的诞生》的尝试[D];安徽大学;2010年
2 张娜;日本近代悲剧艺术探索[D];安徽大学;2011年
3 蒋志斌;美是对自然的背叛[D];大连工业大学;2008年
4 唐会霞;《史记》悲剧艺术论[D];西北大学;2003年
5 黄玮;挣脱羁绊,,别是一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陆维卫;论海明威的“准则英雄”形象[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戴婷;从王国维的悲剧观看中西文化的融合[D];扬州大学;2007年
8 李阳阳;歌剧《茶花女》的悲剧艺术透析[D];西南大学;2006年
9 王蓓;十字架下的西方悲剧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杜益文;论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74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7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