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感技术的京剧声场的数字化构建和再现
本文选题:戏剧程式化 + 声场再现 ; 参考:《文化遗产》2015年03期
【摘要】:本文对京剧的程式化展开理论研究,根据京剧的程式化特点研究一种基于体感技术的京剧器乐声场再现技术,此技术能够对京剧声音的节奏、音色、曲牌进行智能化分析,构建出具有语义的京剧声音数据库,并能根据体感传感器采集的动作姿态来再现器乐声场。本文为京剧的文化传播和传承提出一种新型的沉浸式传播方法,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京剧的虚拟性和程式化理念,其使用的技术手段也为京剧的大数据研究提供了可能。
[Abstract]:Based on the stylized characteristics of Peking Opera, this paper studies a sound field reproducing technique of instrumental music based on body feeling technology, which can intelligently analyze the rhythm, timbre and music of Beijing Opera. A semantic sound database of Peking Opera is constructed, and the sound field of instrumental music can be rep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motion and posture collected by the sensor of somatosensory.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immersive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inheritance of Beijing Opera, which can make people understand the fictitious and stylized concept of Beijing Opera better, and the technical means used in it also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study of big data of Beijing Opera.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运用网络游戏平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品的策略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BXW03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在线互动媒体制作系统”(项目编号:2012BAH66F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杨;;浅谈戏曲表演的程式化[J];大众文艺;2014年05期
2 涂红;;中学戏曲教学的研究[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年05期
3 马蕾;论京剧音乐板式[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段蕾;京剧音乐中的悲情性[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2 董德光;戏曲表演程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婷婷;;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1年10期
2 卢红梅;;体育养生与戏曲艺术交融的探索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05期
3 杨梦抒;;针对高师学生加强艺术素质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2年09期
4 刘川;;京剧艺术进课堂发展浅谈[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24期
5 王瞿建;;社会化内容生产者参与动机的研究[J];东南传播;2015年04期
6 云健;南丁;王春霞;李光浩;徐辑彦;;民族教育中战略性教学资源WEB共享系统的构建[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7 易龙;;智能广告初论[J];新闻界;2008年04期
8 庄曜;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音乐形态研究概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03期
9 李四清;陈树;陈玺强;;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翻译与传播京剧跨文化交流的对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4年01期
10 张长春;;低到尘埃,寂寞花开——让“国粹”京剧在课堂上生根发芽[J];黄河之声;2014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建刚;中国京剧习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赵先政;汉剧传承发展与保护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3 周乐;京剧琴师地位与功能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寒枝;京剧脸谱视觉符号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佳兴;从立体电影空间感的实现看新时期完整电影理论发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袁波;基于指针设备的三维网站空间交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陈旭;论中国民间音乐中乐段的结构特征[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5 张小燕;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导言[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璐;当代中国戏曲画创作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黄茜;京昆艺术与媒体传播[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洋;论梅西安音乐对我国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9 郝茜;歌欺裂石之音 舞有天魔之态[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月华;百年经典 异曲同工[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传寅;戏曲程式的文化蕴涵与历史命运——兼论现代戏曲符号体系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蒋义铮;;论文艺创作中程式化美学模式的消逝——以传统题材影视作品为例[J];当代小说(下);2010年05期
3 胡沙;;评《试论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的表演程式》[J];读书;1959年12期
4 蒋庆全;虚拟现实技术探析[J];国防技术基础;2002年04期
5 姜亦纯;叶长青;;介于知与不知之间——虚拟环境认知特点分析[J];电脑与电信;2006年06期
6 段瑞;;戏曲表演程式的继承和发展[J];当代戏剧;2010年04期
7 盛凯;戏曲程式de死学活用[J];当代戏剧;1997年03期
8 袁丽梅;戏曲表演程式化的魅力——我演《拾玉镯》[J];当代戏剧;2004年S1期
9 张小琴;;一套程式 万千变化[J];当代戏剧;2007年01期
10 李素萍;;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J];当代戏剧;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怡;从《锁麟囊》看程砚秋唱腔的美学特征[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2 王立宁;由《贵妃醉酒》来看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德生,闵惠泉;文化工具与文化传播的革命——关于手机的对话[J];现代传播;2005年03期
2 郑海中;关于文化传播的几个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3 陈磊;从日本卡通艺术流行看当下文化传播的重要性[J];美与时代;2005年08期
4 云德;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上)[J];现代传播;2005年05期
5 丁晨明;;面对文化入超——中西方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8期
6 寇驰;;开掘海南高雅文化演出市场——访中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军[J];今日海南;2005年03期
7 肖文娟;;我国国际文化传播如何借鉴韩国经验[J];青年记者;2006年08期
8 郭秀媚;;试析当代博物馆的文化传播问题[J];南方文物;2006年02期
9 陈军;;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与影响[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7期
10 赛来西·阿不都拉;王琴琴;;新疆地区的多元文化传播初探[J];当代传播;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选民;;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李一凡;;新媒体促进科技文化协同创新[A];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2012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周德胜;孔宁宁;;我国体育文化传播与推广体系的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4 胡明浩;华汝国;;档案文化传播:概念厘定、资源开掘与战略构建——以上海市为例[A];档案事业改革与创新——2013年全国青年档案工作者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潘雪;;试论文化传播对民族心理的潜导[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程斌;崔国文;聂锐新;;体育文化传播与提升国家软实力[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尉天骄;;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文化传播——以网络传播为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8 高俊卫;;论大连城市文化传播中城市性格的偏离与重塑[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9 施歌;;编辑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和职责[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10 陈伟群;;中国鹿文化传播的探讨[A];2010中国鹿业进展[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楠;街头,不能忽视的文化传播地[N];工人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温庆生;维和行动中的文化传播[N];光明日报;2009年
3 李俊 许婷婷 尹慧琨;论道文化传播 促进电影创作[N];中国电影报;2010年
4 记者 刘佳;富士康联手乐视网 进军海外文化传播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5 刘琼;文化传播,要肯下笨工夫[N];人民日报;2013年
6 王雪;探路南美中国文化传播[N];团结报;2013年
7 撰稿 本报记者 肖姗 吕宁丰 本报通讯员 傅可 张文丰;借力青奥会,让南京城市文化传播叫好又叫座[N];南京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许亚群;文交会为博物馆文化传播提供平台[N];中国文化报;2014年
9 傅书华;文化传播从哪里突围?[N];山西日报;2014年
10 北京 李庆本;中华文化传播要重视民间渠道[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海飞;文化传播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变迁[D];兰州大学;2008年
2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方敏;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孙玉胜;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文化传播的社会技术浅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2 古鹏;转型时期文化传播中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馨月;文化传播视野下伊斯兰文化的坚守与裂变[D];兰州大学;2012年
4 梅志俊;国学文化传播渠道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5 李宁;试论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的体育文化传播素养[D];南京体育学院;2013年
6 缪三红;广告视域中的品牌文化传播解析[D];中南大学;2009年
7 程文艺;论网络文化传播的嬗变[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8 高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播系统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4年
9 黄捚;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播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10 唐婷;文化传播之模因论视角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17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017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