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戏折子戏探源
本文选题:影戏折子戏 + 概念 ; 参考:《文化遗产》2014年03期
【摘要】:影戏折子戏的概念存在着学术界和民间使用不一致的情况。影戏折子戏是影戏经典化的体现,在发展较为充分的足本影卷中产生,且以足本形态存在;发展不够充分的提纲本、无本形态影戏,很难从自身产生折子戏。影戏折子戏的来源有三:别种艺术(大戏、民间曲艺)引进、自身折选、艺人专门创作。处于重故事阶段的影戏无法从自身产生折子戏,研究影戏中的折子戏可展现出影戏故事性元素的变化轨迹。
[Abstract]:The concept of Xianzi Opera is inconsistent in academic and folk use. The film play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classic of the film play, it is produced in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film book, and exists in the form of the sufficient fil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utline book is not sufficient, and the non-original form of the shadow play is difficult to produce from itself. There are three sources: other art (grand opera, folk music) introduction, their own folding, artistes special creation. The film drama in the stage of heavy story can not produce the folding play from itself, the study of the film drama can show the track of the story elements.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从剧本到演出——中国影戏的文本研究”(项目编号:12YJC751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祯;;论民间小戏的形态价值与生态意义[J];文化遗产;2008年04期
2 董上德;;论叙事样式在同一题材格局内的转化机制——以包公“勘双钉”故事系列为例[J];文化遗产;2010年01期
3 赵宗福;论河湟皮影戏展演中的口头程式[J];文艺研究;2000年04期
4 解玉峰;;从全本戏到折子戏——以汤显祖《牡丹亭》的考察为中心[J];文艺研究;2008年09期
5 杨晴帆;;从民间小戏到经典折子戏——以《思凡》为个案的研究[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戴申;折子戏的形成始末(上)[J];戏曲艺术;2001年02期
7 廖奔;折子戏的出现[J];艺术百家;2000年02期
8 苏育生;折子戏的来源及特点[J];中国京剧;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尤海燕;明代折子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蓉丽;;行政法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及其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王圣扬;王金华;;刑事审判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研究——以控辩平衡原理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刘翠;张和平;;期刊引文标注序号位置新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宋江顺,赵龙;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价值[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赵爱敏;;“四字骈语”再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8 张娜;;为“音质”正身——再议声乐演唱中的“音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9 徐冬梅;;简化字“发”及其两个繁体字“v|”“氷”问题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宋华英;;“琴”字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U,
本文编号:2024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02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