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昆曲在安徽的流传与变异

发布时间:2018-06-16 04:47

  本文选题:流传与发展 + 昆曲历史 ; 参考:《安徽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在“昆山腔”基础上,创造出“水磨调”,梁辰鱼以此创作出《浣纱记》使得昆曲在吴中兴盛,并开始在全国广泛传播。 昆曲大致于万历年间在徽商的带动下传至安徽,但在安徽省内的流传与发展并不平衡。一方面由于苏、浙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而当时安徽的徽州地区毗邻苏浙,徽商就成为昆曲在安徽传播的重要推动者,他们对昆曲爱好有加,不仅喜欢这种清新高雅的曲调,同时昆曲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他们“公关”的重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安徽皖南很多地区的方言属于吴语范围之内。这种地理和语言方面的优势使得昆曲在苏浙发展的同时,能流入安徽皖南地区成为顺理成章之事。因此明万历年间到清初,昆曲在这里流传较为广泛,而在皖北地区的流传相对较少。 本文分四部分论述了昆曲在安徽的流传和变异。以昆曲在安徽皖南地区的兴起、发展和变化为时间线索,以各个阶段昆曲的演出情况,每个阶段出现的皖籍昆曲剧作家、昆曲戏曲理论家以及昆曲剧本的刊刻,昆曲在安徽本土的流传过程中与当地声腔相互影响的结果等为切入点,大致勾画出昆曲在安徽的流传与变异情况。 清中叶以后,由于花部乱弹的兴盛、昆曲自身的缺陷以及徽商的衰微,昆曲在安徽乃至全国的演出开始衰微,尤其是到了“文革”期间,在极左路线的指导下,昆曲在安徽的流传几乎消亡殆尽。
[Abstract]:Opera musician Wei Liangfu created "Water Mod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Kunshan Opera", and Liang Chenyu created "Wun Sha Ji" to make Kunqu Opera flourish in Wuzhong and spread widely throughout the country. Kunqu Opera spread to Anhui under the impetus of Huizhou merchants in Wanli period, but its spread and development in Anhui was not balanced. On the one hand, because Jiangsu and Zhejiang were the economic centers of the country at that time, and at that time the Huizhou region of Anhui was adjacent to Jiangsu and Zhejiang, Huizhou merchants became important promoters of the spread of Kunqu Opera in Anhui. They had a keen interest in Kunqu Opera, and not only liked this fresh and elegant tune, At the same time, to some extent, Kunqu Opera has also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their "public rel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many dialects in southern Anhui belong to Wu dialect. This geographical and linguistic advantage makes it natural for Kunqu Opera to flow into southern Anhui while developing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Therefore, from the Ming Dynasty to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Kunqu Opera spread widely here, but relatively less in northern Anhui.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read and variation of Kunqu Opera in Anhui in four parts. Taking the ris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Kunqu Opera in the south of Anhui Province as a time clue, taking the performance of Kunqu Opera in every stage, the author of Kunqu Opera dramatist, the theorist of Kunqu Opera and the publication of the script of Kunqu Opera in each stage. The result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Kunqu Opera and local vocal cavity in the local circulation process of Anhui Province are the starting point to outline the spread and variation of Kunqu Opera in Anhui Province. After the middle of the Qing Dynasty, due to the prosperity of the floral part, the defects of Kunqu Opera itself and the decline of Huizhou merchants, the performance of Kunqu Opera in Anhui an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began to decline, especially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far left line. The spread of Kunqu Opera in Anhui almost disappeared.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人元;;江苏昆曲十年——在江苏省纪念昆曲申遗成功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J];剧影月报;2011年03期

2 刘凤伟;;中国昆曲博物馆[J];档案与建设;2011年06期

3 王爱红;;汲取昆曲艺术精华 促进民族声乐教学[J];四川戏剧;2011年04期

4 陈忆澄;;昆曲十年——新世纪昆曲遗产之路[J];艺术学界;2011年01期

5 周秦;;吴文化研究:昆曲[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吴乾浩;;永嘉昆曲别具韵致的《琵琶记》[J];中国戏剧;2011年06期

7 忻颖;;给过去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访昆曲演员张军[J];上海戏剧;2011年08期

8 李玢;;用“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浅评青春版《牡丹亭》[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6期

9 丁冬雨;;昆曲艺术在高校传播的意义和途径[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10 俞为民;;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仕豪;;苏州园林引入昆曲艺术让国宝发扬光大[A];中国公园协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2 关成国;万斌;陈哲;傅强;;皖南新元古代冰期地层再认识[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花兆合;刘再群;李玲;方大伟;朱钦;;皖南地区农村汉族青少年的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4 丁修询;;论京昆之别[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王宗英;;皖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周俊;朱江;周旭;周毅华;储国正;秦颖;;皖南地区农业地质背景的开发应用前景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陈冠宝;徐树桐;陶正;石永红;;皖南地区变质火山岩与蛇绿岩套的关系[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8 程金华;胡文华;郑新建;钟耀成;;皖南地区金的集散规律与找矿方向的初步探讨[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梁继涛;;皖南地区推覆构造初析[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9)[C];1985年

10 陈冠宝;;“江南古陆”安徽段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及其进展[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玉宁;《昆曲艺术大典》出版在即[N];文艺报;2009年

2 记者 刘蓓蓓;财政部投入300万元 昆曲国家课题封笔付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记者 舒晋瑜;国家重点课题《昆曲艺术大典》即将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周传家;天然风韵 本色自然[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宫春丽;情系昆曲 无悔人生[N];中国改革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明慧;感谢昆曲给了我太多财富[N];中国改革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吴长亮;当昆曲“邂逅”社会资本……[N];解放日报;2010年

8 仲建春;张荣明与昆曲新雅集[N];中国纺织报;2010年

9 励栋煌;见证昆曲创新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艾言;“爱慕”助力昆曲梦回[N];中国服饰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胡斌;近现代昆曲教育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2 朱夏君;20世纪昆曲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3 郑锦燕;昆曲与明清江南文人生活[D];苏州大学;2010年

4 柯凡;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朱琳;昆曲与近世江南社会生活[D];苏州大学;2006年

6 朱俊玲;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周立;意义生产与社会行动[D];复旦大学;2010年

8 潘妍娜;“回归传统”的理念与实践[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9 刘璐;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经华;昆曲在安徽的流传与变异[D];安徽大学;2010年

2 刘娅静;当代昆曲传播的媒介图景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祁鹏;论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对传统昆曲的革新与发展[D];河北大学;2009年

4 李峤U,

本文编号:2025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025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e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