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浅论梨园戏与闽南文化之传承与传播

发布时间:2018-06-16 16:00

  本文选题:闽南文化 + 雍容典雅 ; 参考:《戏剧文学》2014年10期


【摘要】:正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在以她为核心的闽南文化圈内,至今仍然传演着一种极富生命力的古老剧种——梨园戏。梨园戏以其雍容典雅的音韵唱腔,曼妙多姿的舞步手势,异彩纷呈的服饰造型,栩栩如生的唐风宋韵,深受当地民众乃至海外侨胞的喜爱。自汉至于唐、五代及宋初,梨园戏在泉州孕育形成并发展成熟,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在传递闽南民众的民族情感、传播闽南区域的文化精神,展现闽南艺术的独特魅力
[Abstract]:Zhengquanzhou is the birthplace of Minnan culture and the rich area of Minnan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Minnan cultural circle with her as the core, there is still a kind of ancient drama-Li Yuan Opera, which is full of vitality. Li Yuan Opera with its elegant voice, graceful dance gestures, colorful costumes, lifelike Tang Feng Song Yun, deeply loved by the local people and even overseas Chinese. Since the Tang Dynasty,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he early Song Dynasty, the Li Yuan Opera has been formed and developed in Quanzhou, and has experienced a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which has made it transmit the national feelings of the people in the south of Fujian and spread the cultural spirit of the southern Fujian region. Showing the unique charm of Minnan Art
【作者单位】: 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基金】:福建省2013年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泉州梨园戏与闽南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3C113)阶段性成果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陈三五娘’故事的传播及其当代意义”(编号11BZW10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宋妍;;《陈三五娘》与闽南文化传播[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刘鹏;;泉州地区闽南戏曲传承中的社会文化功能之考察[J];艺苑;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宋妍;;《陈三五娘》与闽南文化传播[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江美灵;郑高杰;陈思敏;;泉州传统戏剧服饰制作流程及其衣料特色[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年03期

3 潘培忠;;论闽台歌仔戏的“捡戏”传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4 宋妍;;梨园戏的当代传播及其未来发展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1期

5 吴一婷;;浅谈二弦的演奏技法和音色处理[J];大众文艺;2014年22期

6 彭怡玢;;闽南文化在闽台儿童戏剧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7 宋妍;;千年梨园,传承经典——浅论梨园戏与闽南文化之传承[J];艺苑;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毅玲;台湾布袋戏影视传播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凯鹏;高甲戏与水浒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科安;;闽南文化与泉州戏曲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陈鲤群;;福建戏曲海外传播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贺宾;;传统戏曲社会教化功能作用机理探微[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刘鹏;;泉州地区闽南戏曲传承中的社会文化功能之考察[J];艺苑;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振芳;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第三届闽南文化研讨会将召开[J];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3 谢艺麟;钟建华;;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漳州召开[J];闽台文化交流;2006年01期

4 何少川;;深入探讨和研究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J];闽台文化交流;2006年01期

5 何池;;漳州文化在闽南文化中的地位[J];闽台文化交流;2006年02期

6 本刊记者;;首届“闽南文化论坛”在厦举行[J];闽台文化交流;2006年02期

7 陈水德;;闽南文化和谐架构的生态意义[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闽南文化大观 前言[J];政协天地;2006年06期

9 钟楚;;海峡两岸专家共同编撰 《闽南文化丛书》面世[J];中国出版;2007年11期

10 杨浩存;;《闽南文化百问》出版发行[J];闽台文化交流;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济;;闽南文化及其现代价值[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胡志春;林聘贤;;闽南文化的历史作用及其弘扬[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3 ;擦亮传统闽南文化,感受闽南传统魅力——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传承闽南文化工作小结[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4 刘登翰;;论闽南文化——关于类型、形态、特征的几点辨识[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苏振芳;;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黎昕;;闽南文化与区域社会现代化[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郑通涛;;闽南文化以及闽南文化的研究方法[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夏妍;;闽南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黄英湖;;闽南文化中的古越遗风[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苏振芳;;两岸闽南文化交流的基础与发展空间[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海鹰邋实习生 陈冬;两岸学者共著闽南文化大作[N];厦门日报;2007年

2 ;两岸学者联手编撰《闽南文化丛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郑意凡;守望同根文化 开启美好未来[N];泉州晚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王蕾 叶舒雯 李歌;推动闽南文化大发展[N];泉州晚报;2012年

5 记者 朱娟娟;关注全球视野下的闽南文化[N];泉州晚报;2012年

6 陈燕玲;“两岸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12年

7 厦门记者站 史蔓蓉 尺木;厦门长升大酒店借闽南文化树酒店品牌[N];中国旅游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何祖谋 通讯员 陈裕成 林志良;闽南文化锻出中国十强[N];福建日报;2005年

9 记者 洪鸿根;弘扬闽南文化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N];闽南日报;2005年

10 王馨影;弘扬闽南文化促进两岸和平统一[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杰;闽南文化在闽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2 蒋琪纯;闽南文化在高校德育的运用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3 王小静;林语堂作品《赖柏英》中闽南文化的翻译[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钟璇;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27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027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