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歌剧院携新版《雷雨》风靡伦敦
本文选题:《雷雨》 + 上海歌剧院 ; 参考:《歌剧》2016年10期
【摘要】:正莫凡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雷雨》于2016年8月11日-14日首演于伦敦大剧院,上海歌剧院也因此惊艳英伦。人们常说,中国和英国之间的文化关系正在经历一个黄金时代——这说法不无道理。近年来,双方推行了一系列的举措以促进相互了解,并带来可观的商业利益。西方音乐剧在中国极受欢迎,而西方歌剧也不甘人后。英国皇家歌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如今都是中国舞台的座上宾。另外,诸如莎士比亚环球剧团、英国眩晕剧团(Punchdrunk)和皇家芭蕾舞团等英
[Abstract]:"thunderstorm", based on Cao Yu's original book, premiered at the London Grand Theater from August 11 to 14, 2016. It is true that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are going through a golden age. In recent years, the two sides have launched a series of initiatives to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considerable commercial benefits. Western musicals are very popular in China, and Western operas are no match for later generations. The Royal Opera House and the Royal Shakespeare Theatre are now guests on the Chinese stage. In addition, England, such as Shakespeare Universal, Punchdrunk and the Royal Ballet, etc.
【作者单位】: 英国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文化资本交流会;门德尔松奖学金基金会;英国杂技艺术中心;建筑协会的董事会;
【分类号】:J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福军;;让“空间”衍伸出更多意义——评福建人艺实验版《雷雨》[J];艺苑;2011年03期
2 蔡福军;;让“空间”衍生出更多意义 评福建人艺实验版《雷雨》[J];中国戏剧;2011年10期
3 高霞;邬智冬;;默读、发声与唱音之间的《雷雨》[J];美与时代(下旬);2013年10期
4 边国立;;宁晚勿滥——寄语《雷雨》摄制组[J];电影评介;1983年11期
5 雪鸥;;青年人怎样看《雷雨》——记上海青年影评协会对《雷雨》的评论[J];电影艺术;1984年11期
6 孔庆东;;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J];文学评论;1991年01期
7 孔庆东;;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3期
8 田本相;《雷雨》演出的“新面目”[J];中国戏剧;1993年06期
9 张易;徘徊于恐惧与诱惑之间——《雷雨》生命悲剧哲学初探[J];枣庄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10 陈大联;;《雷雨》的当代性 实验戏剧《雷雨》创作谈[J];剧本;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本相;;全本《雷雨》的意义和价值[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王晓鹰;;没有鲁大海的《雷雨》[A];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1年
3 黄维钧;;70年来头一遭 看新版《雷雨》的演出[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童道明;;《雷雨》演出的双重意义[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5 石宏大;;试谈《雷雨》中的人物语言[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6 曹树钧;;杜宣对于《雷雨》在国外传播的贡献——纪念杜宣先生诞辰100周年[A];杜宣纪念集[C];2014年
7 廖奔;田本相;童道明;叶廷芳;黄维钧;王育生;顾威;王敏;王蕴明;邹红;刘平;林克欢;徐晓钟;宋国锋;郭媛媛;李鸣春;;永远的《雷雨》 全本《雷雨》研讨会纪要[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8 阿布力米提·艾买提;;《雷雨》的教学赏析[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9 高浦棠;;命运·天意·上帝——《雷雨》的神秘主义思想本体破译[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栋霖;;经典《雷雨》:从话剧到苏州评弹——纪念曹禺百年诞辰[A];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桦琳 通讯员 曹晓亮;交易金额1.55亿买家最爱《雷雨》[N];广州日报;2010年
2 魏信国;《雷雨》悲剧变“笑场”,问题在哪里?[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刘淼;八十岁的《雷雨》不曾老[N];中国文化报;2014年
4 靳海舟;如何评价《雷雨》公益场上观众的笑[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5 何勇海;《雷雨》成“雷剧”?[N];团结报;2014年
6 马以鑫;《雷雨》何以遭遇笑场[N];文学报;2014年
7 马达;话剧《雷雨》遭笑场的背后[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邱唐;看《雷雨》,,不准笑?[N];解放日报;2014年
9 安琦 市政协委员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雷雨》演出笑场折射出什么[N];联合时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刘蓓蓓;万方:《雷雨》历经80年生命力依旧旺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超;《雷雨》(节选)教学内容及语文核心教学价值建议[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倩;论《雷雨》修辞翻译的语用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全稳;消解与重构[D];河南大学;2015年
4 夏登武;《雷雨》:多维接受视域中的变异[D];暨南大学;2008年
5 谭苗;从《雷雨》文本到《雷雨》舞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谭文慧;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雷雨》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7 任振翔;《雷雨》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晶;《雷雨》的文学解读与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宋智超;试分析曹禺作品《雷雨》中修辞手法的使用[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李广涛;借鉴与转化:《雷雨》与古希腊悲剧范式的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54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054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