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继承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8-07-04 09:31

  本文选题:正能量 + 赣南 ; 参考:《戏剧文学》2014年05期


【摘要】:正赣南是我的家乡,我曾经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采茶戏演员,是赣南这块红土地养育了我,我熟悉这片红土地上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是,那些风云厚重的历史,那些热血喷张的人和事,常常萦绕在心,甚至和我的老乡一样,植入了血液。描写它,记载它,是一种永远感恩的赤诚,是一种不能忘怀的本能。赣南地域文化是一座富矿,它的创作源泉非常的丰富。而红色题材是赣南的一大特色,它是赣南最响亮、独一无二的艺术名片。赣州市
[Abstract]:Gannan is my hometown, I was a native tea opera actor, Gannan this red land raised me, I am familiar with this piece of red land history and cultural landscape. Although left home for many years, but those heavy history, those people and things, often haunting, even like my hometown, implanted the blood. Describe it, record it, is a forever grateful sincere, is an unforgettable instinct. Gannan regional culture is a rich mineral, its creative source is very rich. The red theme is a major feature of Gannan, it is the most resounding, unique art card. Ganzhou City
【分类号】:J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光夏;;论山东电视纪录片的文化特色[J];现代视听;2010年06期

2 陈磊;吴师彦;;试析地域文化对泉州梨园戏曲服饰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8年02期

3 吉平;任庭义;;“陕派”风味电视剧初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蒋宗霞;李荣;;论泗州戏产生的地域环境和语言特色[J];宿州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寇强;;美日动画中文化价值观与地域文化的隐喻符码[J];电影文学;2010年10期

6 韩惊鸣;;浅析山西题材电视剧的“去山西化”现象[J];山西科技;2008年04期

7 燕录音;;赣南东河戏的历史渊源探析[J];飞天;2009年22期

8 叶家铮;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评电视连续剧《椰林湾》[J];中国电视;1995年03期

9 高翔;;老街风情 记忆飘香——品评《三月茶香》[J];戏剧之家;2006年03期

10 王健;;电视剧地域特色的艺术呈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敏;;地方电视开掘地域文化的意义拷问[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孙冬虎;;从历史看京剧的现状与未来[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徐蔚;;莆仙戏的地域文化特色[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震云;赵明奇;;辽代戏剧初论[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下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李_g钦;;电视剧《闯关东》的社会学解读[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吴卫民;;戏里戏外——《立秋》的秋意[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7 方世信;杨守勤;;一个十分活跃的与老年文化社团组织——泾阳消闲文化活动中心[A];陕西省老年文化与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天铎;;想像空间与认同并裂:媒介全球化的后果?[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9 王坤;;影视文化与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西安影视在凝练城市精神、重塑城市形象中的功效及作用[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葛珍林;;谈戏曲舞台的与时俱进[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向红 杨小玲;陕派电视剧异军突起[N];陕西日报;2008年

2 孙燕;《人影》:唐山地域文化的品牌[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本报实习生 李华绚 张新霞 本报记者 高志顺;“拍片”不宜盲目跟风[N];河北日报;2007年

4 陈朝霞;甬剧:宁波历史文化的载体[N];宁波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卢新宁;让历史文化走向大众[N];人民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程霞 黄娴;传扬北海美名 激励建设豪情[N];北海日报;2010年

7 记者 辛向东;20集历史文化电视系列片在大理学院开机[N];大理日报(汉);2006年

8 本报记者 梅柏青;袁庭栋:值得记忆的天府[N];成都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徐晋;生活是不竭的创作源泉[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罗进贵;月上贺兰照亮银川[N];宁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银河;生命形态与地域文化之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淑梅;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靖慧;京派海派情景喜剧及其地域文化背景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2 李恒;方言电影中方言元素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赵晓玲;关中系列题材电视剧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马珂;国产情景喜剧地域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张婷;中国西部武侠电影初探[D];西北大学;2007年

6 林岚;乡土中国的朴实书写[D];南昌大学;2007年

7 陈静;民族意识、时代历史观与纪录影像[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杨;新世纪历史文化电视纪录片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刘嘉乘;地方戏曲的现代转型与地域文化之建构[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刘志红;村落民间戏班的流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5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095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a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