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春柳社在中国戏剧史上的位置——兼谈中国话剧的开端是否为春柳社
本文选题:春柳社 + 中国话剧开端 ; 参考:《戏剧艺术》2014年03期
【摘要】:笔者一直认为中国话剧的开端是春柳社。这几年一些中国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该文讨论春柳社在中国戏剧史上的位置,同时也讨论中国话剧的开端问题。笔者考证"春柳社是中国话剧的开端"这个说法20世纪30年代已经形成了。春柳社是中国话剧的开端的理由是:1.春柳社演出获得很大成功;2.春柳社演出影响很大,迅速传到了中国国内;3.春柳社培养了话剧运动骨干人物;4.春柳社在日本受了新派剧、文艺协会双重影响,接近中国现代话剧的形态;5.用国语(普通话)演出。笔者还讨论如何认识清末学生演剧等一些问题。
[Abstract]:The author has always believed that 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drama is Chunliu . In the past few years , some Chinese scholars have put forward different views .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osition of Chunliu Societ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rama , and also discusses 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drama .
【作者单位】: 日本摄南大学;
【分类号】:J8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濑户宏;;试论文明戏历史分期和它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J];戏剧艺术;2006年01期
2 王凤霞;;重探百年话剧之源——中国话剧不始于春柳社补证[J];艺术百家;2008年04期
3 袁国兴;饭XZ容;黄爱华;康保成;邹元江;朱栋霖;;清末民初的新潮演剧(笔谈)[J];戏剧艺术;2010年03期
4 ;中国戏剧家协会将于今年底举行话剧运动五十周年纪念活动[J];戏剧报;1957年07期
5 魏名婕;;论日本新剧运动对陆镜若的影响[J];戏剧艺术;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荣;;小议元杂剧“一人主唱”体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2 李忷涛;;戏剧改革的市场化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李斌;曹燕宁;;比较电影学视野下鸳鸯蝴蝶派文人的电影传播——以中国与日本电影比较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崔山佳;翁娟娟;;“靠”、“衣靠”与“水靠”[J];辞书研究;2010年02期
5 宁玉琴;;浅谈话剧表演中“态度”在人物情感积累中的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6 刘磊;敬晓庆;;从“移风易俗”看西安易俗社的品牌传播[J];当代传播;2012年02期
7 李斌;曹燕宁;;鸳鸯蝴蝶派文人观影活动研究[J];电影文学;2010年11期
8 宋剑华;;百年中国话剧历史兴衰的再度思考——驳陈军先生的论断[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陈文勇;;改良戏曲寻常事 灯彩谁家比得来——试论上海“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黄振林;;1907-1917:文人编剧在早期话剧成型过程中的作用[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袁国兴;;早期中国话剧形态与日本新派剧[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2 陈恬;;论京剧折子戏之形成[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凯;武舞传奇的意象世界[D];西南大学;2011年
2 林存秀;城市之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郝成文;《昭代箫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马跃敏;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骆兵;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洪伟;李健吾剧作论[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杨新宇;复旦剧社与中国现代话剧运动[D];复旦大学;2005年
8 颜全毅;清代京剧文学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燕飞;《牡丹亭》的传播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10 吕双燕;中国现代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探索和建构[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斓;教化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纪海英;论戏剧文学教学对中师生文化素质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媛媛;傩戏服装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的探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4 程波涛;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D];河南大学;2011年
5 郭晓丽;南开早期话剧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6 傅宏远;1930年代前期青岛的文学生态[D];北京大学;2011年
7 高丽英;戏曲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浩波;《唐戏弄》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9 季芳;董每戡“中国戏剧史学”理论体系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10 刘倩;南宋杭州的市民文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爱华;春柳社演出日本新派剧剧目考略[J];新文学史料;2005年03期
2 李刚;;“错位”的艺术——有感于北京人艺话剧《寻找春柳社》[J];大舞台;2010年10期
3 晓亮;欧阳予倩在东京[J];中国戏剧;1986年01期
4 张伟;;春柳社首演《茶花女》纪念品的发现与考释[J];嘉兴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王立兴;李叔同早期的戏剧活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6 顾文勋;;“春柳社友”林天民的新剧活动与剧本创作[J];戏剧艺术;2007年04期
7 宋剑华;论“文明戏”兴衰的历史启示——为纪念“春柳社”诞辰85周年而作[J];艺术百家;1992年01期
8 万海洋;中国话剧的源头——文明戏[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1期
9 谭为宜;;中国话剧的肇始之我见——“国剧运动”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铜陵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田汉 ,曹禺 ,阳翰笙 ,陈默 ,金山 ,凤子;对种族歧墫的控诉——中国剧协艺委会座娗《黑奴恨》[J];中国戏剧;1961年Z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夏菁;;春柳派与近代上海[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龚书铎;;辛亥革命与戏剧[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3 李牧;;序[A];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C];2009年
4 刘立滨;;欧阳予倩先生:一座高尚人格和艺德的丰碑[A];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C];2009年
5 王晓鹰;;高山仰止——大师欧阳予倩[A];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C];2009年
6 方掬芬;;写在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之际[A];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C];2009年
7 白敏君;;民族精神的绽放——谈桂剧《欧阳予倩》的选材艺术[A];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C];2009年
8 宋宝珍;;欧阳予倩:史论性戏剧批评的创立与发展[A];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C];2009年
9 刘平;;话剧奠基者的开拓之功——欧阳予倩与田汉早期合作对话剧运动的推动作用[A];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刘平;春柳社的演剧与日本新派剧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徐世丕邋隗瑞艳;《寻找春柳社》嬉笑诙谐中探求话剧之魂[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张悦;《寻找春柳社》:以话剧形式反观话剧生态[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臻青;为什么寻找“春柳社”[N];辽宁日报;2007年
5 余林;《寻找春柳社》寻找话剧的灵魂[N];文艺报;2007年
6 陶子;《寻找春柳社》:专业艺术与群众文化的双赢[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日本摄南大学 濑户宏;《不如归》和《家庭恩怨记》比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隗瑞艳;民间戏剧演出为话剧百年锦上添花[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刘德莉;当大学生约会戏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10 周凌玉;戏剧:重返校园待后生[N];贵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存秀;城市之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达;清末民初新潮演剧中的历史记忆与革命启蒙[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金明;近代戏剧自治管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申拓;演员话剧表演创作中的节奏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4 谷梦君;湖南校园戏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99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09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