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寻梦:闽南戏曲的光影之忆
本文选题:闽南戏曲 + 情感经济学 ; 参考:《民族艺术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而形成的跨文化交往格局中的"闽南海丝文化圈",不仅让古老的闽南戏曲及其现代的影像文本,成为海内外闽南人公共历史记忆的重要媒介,也让后者的光影镜照成为"闽南海丝文化"的记忆所在。文章以闽南语戏曲电影的海内外传播为切入点,透视海丝文化记忆如何融入具体的戏曲观演活动并影响其发展,揭示闽南戏曲及其影像文本如何有效叙述海内外闽南族群共享的生存经验与情感结构,以及如何建构共有集体记忆和强化中华文化认同。
[Abstract]:The "Minnan Sea Silk Cultural Circle" formed by the maritime Silk Road not only made the ancient Minnan opera and its modern image texts, but also became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the public historical memory of Minnan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Let the latter light and shadow mirror to become the "Minnan Sea silk culture" memory. Based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Minnan opera film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Haisi's cultural memory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performance activities and influence its development. It reveals how Minnan opera and its image texts effectively narrate the living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structure shared by Minnan ethnic group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ow to construct collective memory and strengthen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中文系;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陈三五娘”故事的传播及其当代意义研究》(11BZW107)阶段性成果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生态美学视野下闽台文化圈建构与产业开发研究》(2014B043)中期成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2015M570554)
【分类号】:J8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崇江;;试论20世纪50年代厦语片在新马地区的发展——以《南洋商报》(1953—1959)为中心[J];当代电影;2012年03期
2 戴一峰;;近代福建华侨出入国规模及其发展变化[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晓瑜;;福建关帝信仰在海外传播原因初探[J];八桂侨刊;2006年04期
2 张莉;;近代华侨投资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以闽南地区为中心[J];八桂侨刊;2009年04期
3 郭崇江;;试论20世纪50年代厦语片在新马地区的发展——以《南洋商报》(1953—1959)为中心[J];当代电影;2012年03期
4 蔡晓瑜;;福建关帝信仰在海外传播原因初探[J];东南亚纵横;2006年09期
5 朱丽娜;王华;;港澳同胞、华侨华人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百年捐献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年03期
6 蔡宝家,林珍瑜,唐文玲;福建沿海侨乡农村篮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潘培忠;;论闽台歌仔戏的“捡戏”传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8 宋妍;;梨园戏的当代传播及其未来发展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1期
9 康婕;;电影“造星”之台湾经验谈[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10 熊越;;略论近代厦门的华侨汇款及其作用[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郑振满;;国际化与地方化:近代闽南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郑振满;;国际化与地方化:近代闽南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雁;论台湾电影的国族认同观之变迁[D];上海大学;2011年
2 杨思声;近代闽南侨乡外廊式建筑文化景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康海玲;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王爱平;宗教仪式与文化传承[D];厦门大学;2007年
5 吴莹;异域与本土:近代英属马来亚华侨教育百年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林显源;男旦女形表演艺术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7 刘颖灏;海峡两岸戏曲改革与创新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8 刘亚玉;台湾女性导演研究1957-2000[D];上海大学;2014年
9 刘成峰;明清之际中西文化在福建的博弈[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攀婵;海南电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詹才女;论李安电影中的女性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久学;1948年福州水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影;近代厦门社会救济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周艳玲;闽南乡土文化与南洋华侨社会[D];厦门大学;2009年
6 于佳琦;永定下洋侨乡的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刘莎;农村人口跨境迁移及其经济响应[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朱自洁;时政映射·文化肌理·审美情境[D];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
9 胡雪梦;寻回“台湾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林文星;书写台湾女性影像历史[D];厦门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戴一峰;;近代福建华侨出入国规模及其发展变化[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8年02期
2 吴慧颖;;传媒革命与戏曲变迁——从厦语片到台湾电影歌仔戏[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桓晓虹;;对集体记忆的召唤与重构——记忆理论视角下对电影《孔子》的文化解读[J];电影文学;2012年03期
2 龙念;;革命历史剧:集体记忆的影像建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奈西;;公民记忆[J];东方艺术;2013年15期
4 冯琼;;民俗传播与集体记忆建构:以黎族“三月三”为例[J];现代视听;2014年03期
5 徐欣云;;建构的相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与集体记忆建构的关系[J];档案学通讯;2014年05期
6 Christine;;红歌,澎湃的集体记忆[J];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2010年07期
7 赵红梅;;集体记忆的复现:论丽江白沙乡的“当美空普节”[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8 李虎;;仪式展演·集体记忆·他者表述——基于一个客家村落“会期”仪式之思考[J];民俗研究;2011年04期
9 牛津;;集体记忆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J];群文天地;2012年22期
10 胡志毅;;集体记忆中的个人叙事——电影《妈妈们的青春往事》的文化读解[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孟君;;集体记忆的多副面孔——论“文革”的电影城市空间形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邹悦;;档案揭秘与集体记忆构建[A];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3 赵彦昌;陈聪;;论档案与集体记忆[A];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林旭然;;档案与集体记忆的构建和传播[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5 李凡;朱z,
本文编号:2100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10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