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长庚接受看民国时期京剧批评的两个维度
本文选题:民国时期 + 程长庚 ; 参考:《民族艺术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民国时期的程长庚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上:一是以"知人论世"的视角对程长庚道德人格的接受;一是对其表演风格的审美体认和把握。两个维度深入探讨,互相渗透融合,从而构成比较清晰完整的程长庚接受系统。可以说,民国时期程长庚接受在一定意义上开启了京剧接受理论之先河。而对民国程长庚接受现象进行系统地分析和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了解这一时期京剧接受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Abstract]:The acceptance of Cheng Changge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wo dimensions: one is the acceptance of Cheng Changgeng's moral personality from the angle of "knowing the people and the world"; the other is the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his acting style. The two dimensions are deeply discussed and permeated into each other, thus constituting a relatively clear and complete acceptance system of Cheng Chang Geng.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acceptance of Cheng Changge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began the reception theory of Peking Opera in a certain sense.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ception phenomenon of Cheng Changge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the reception activities of Beijing Opera in this period.
【作者单位】: 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
【分类号】:J8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晓路;;话语理论与文学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王萍;;戏曲老生行当的文化原型解读[J];戏曲艺术;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储小燕;;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肖丽红;;从官诬闹漕案看清代地方官漕政理念与地方社会治理——以陆名扬闹漕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8 徐永斌;;明清时期扬州与文人治生[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9 陈逢丹;;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李红英;略论近代中国社会的职业乞丐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彦哲;韦华;;读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试谈毛泽东的接受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叶桐;;新文学传播中的开明书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4 伍雪菲;;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影视字幕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5 王越;;再论北京胡同的起源——兼论“早期胡同系贫民居住地”[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6[C];2006年
6 张道葵;;空白与接受——中西审美经验比较[A];东方丛刊(1994年第2辑 总第九辑)[C];1994年
7 芦玲;;清代民国时期的北京精忠庙[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8 许传静;;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式快餐本土化趋势研究[A];饮食文化研究(2006年第4期)[C];2006年
9 邵雍;;晚清上海乞丐初探[A];都市文化研究(第4辑)——全球化进程中的上海与东京[C];2007年
10 徐放鸣;李雍;;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家形象构建的三个问题[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俊;接受理论视角下的“金陵判词”霍译本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郑颗颗;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小说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祚昌;诸葛亮的“儒者气象”[J];孔子研究;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相伟;;论艺术的审美接受[J];教育探索;2006年03期
2 刘素萍;翟思成;;艺术的审美接受与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涂苏琴;桑迪欢;;网络传播时代审美接受的三个转向[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赵先正;;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戏剧审美接受[J];大舞台;2006年05期
5 柳晓明;;视觉艺术作品的审美接受[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龚明华;;浅论艺术的审美接受[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2期
7 杨曙;;电影的哲学内涵与观众的审美接受[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刘德明;;中国当代影视剧审美接受的反思与展望[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杨曙;;观众审美接受中的电影生产[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陈金萍;;浅谈俳句汉译时的审美接受[J];科技信息;2012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良运;;试论中国古代的审美接受观[A];东方丛刊(2002年第3辑 总第四十一辑)[C];2002年
2 杨健平;;论中国审美文化接受模式的大转换[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苏妮娜;文艺批评要先“过”审美接受“关”[N];中国艺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壮娟;论恐怖与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丽丽;韩剧在中国的审美接受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胡庆龄;戏剧审美接受心理研究纲要[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金天星;消费社会语境下中国电影审美接受的嬗变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吴娟;对《千与千寻》中宫式魔幻手法及其受众审美接受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5 熊选飞;新时期张恨水小说审美接受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09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109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