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光与影中的戏仿与隐喻叙事——论林兆华改编的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世》

发布时间:2018-07-31 14:48
【摘要】: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世》在光与影的叠加中将隐喻与戏仿发挥到了极至,尽管对于林兆华的舞台阐释众说纷纭,赞同欣赏的人并不多,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理查三世》是中国话剧舞台上一部全新风格的莎剧,而且是一部极具创意性的莎剧。由光与影的戏仿所组成的《理查三世》,所追求的叙事效果充满隐喻特征和调侃色彩,内涵已经通过经典文本的重构被置换为现代舞台叙事。
[Abstract]:Lin Zhaohua's Shakespeare play "Richard III" takes metaphor and parody to the extreme in the superposition of light and shadow.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views on Lin Zhaohua's stage interpretation, there are not many people who agree to appreciate it. However, we have to admit that Richard III is a new style of Shakespeare on the stage of Chinese drama, and it is also a very creative Shakespeare. Richard III, which consists of the parody of light and shadow, pursues narrative effect full of metaphorical features and ridicule, and its connotation has been replaced by modern stage narration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classical texts.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XWW005
【分类号】:J8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林克欢;叙述者——“戏剧的叙述结构”之二[J];剧本;1988年07期

2 汤逸佩;叙事者的出场——试论中国当代话剧叙事观念的演变[J];戏剧艺术;2002年03期

3 张誉介 ,易立明 ,林兆华 ,房斌 ,翟小兴 ,李乃文 ,马书良 ,张英 ,王玫;《理查三世》采访笔录[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叶志良;当代戏剧的叙述方式[J];戏剧;1998年02期

5 林克欢;历史·舞台·表演——评林兆华的文化意向与表演探索[J];艺术评论;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彦婷;;密特威舍教授家庭中的权力转移——《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福柯权力理论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韩韦;;风中幻影——浅析《风之影》作为畅销书的写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3 未志英;;《约拿书》的隐喻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杜海燕;;王家卫《2046》缀合复调式叙事结构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颜桂堤;;经典:流动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殷婷婷;;“整合”亦或“颠覆”——阿多诺与本雅明的“技术介入”之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王小翠;;试析《简·爱》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8 强玲;;新历史主义的颠覆与抑制——以长篇小说《兔子,跑吧》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9 缪菁;;爱情背后的辛酸过往——试比较《茶花女》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王丹宁;康建明;;“双声话语”视角下的吕贝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可;吴梅村戏曲创作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梁昱;从“五要素”角度看《明朝那些事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毅衡;叙述形式的文化意义[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4期

2 阿甲;无穷物化时空过 不断人流上下场——虚拟的时空,严格的程式,写意的境界[J];文艺研究;1987年04期

3 林兆华;戏剧的生命力[J];文艺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梅戏将参加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演出[J];黄梅戏艺术;1986年01期

2 张誉介 ,易立明 ,林兆华 ,房斌 ,翟小兴 ,李乃文 ,马书良 ,张英 ,王玫;《理查三世》采访笔录[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夏盛;;莎士比亚的人物塑造[J];中文自学指导;1994年10期

4 亦见;十块瓦片——莎士比亚戏剧断想[J];安徽新戏;2001年01期

5 刘岳峦;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范用;;关于《莎士比亚画册》[J];书摘;2002年09期

7 艾军;肖四新;;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爱”[J];戏剧文学;2006年12期

8 刘洪涛;高金花;孙永恩;;黑泽明与莎士比亚戏剧[J];戏剧文学;2007年12期

9 高烈夫;;莎士比亚戏剧的启蒙读物——木下顺二的《我们的莎士比亚》[J];读书;1979年03期

10 雨葭;;包罗万象的莎士比亚戏剧(上)[J];南国红豆;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谨;;“故事新编”与“万家灯火”[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张明龙;;《资本论》与莎士比亚戏剧[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忠祥;;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慧坚;;翻译的价值:原作生命旅程的新开展——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明厚;;走出中国戏剧文本的困境[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刘明厚;;走出中国戏剧文本的困境[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7 梁英;;一次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反思[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范红升;;英汉词典中习语语源的注释问题[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曹树钧;;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莎学事业的发展[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10 王蕴明;;新时期话剧美学理念的拓展与提升[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刀;吊在空中的林兆华[N];文艺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赵爽;林兆华拿出《囊中之物》[N];北京日报;2001年

3 记者 崔成泉;老舍短篇小说首度登上舞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陈平;《说客》感动汉堡人[N];人民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石岩;“只有我的手电筒能决定哪些人亮相”[N];南方周末;2011年

6 苏丽萍;林兆华:京剧主要看角儿的表演[N];光明日报;2002年

7 水晶;空中的梦想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8 杨青;《老舍五则》:那么远,这么近[N];深圳商报;2011年

9 宋宝珍;话剧三十年:走出沉寂,走向多元[N];北京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文继红;林兆华:戏剧舞台的守望者[N];辽宁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庄新红;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侯靖靖;婆娑—世界,半掩两扇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叶庄新;跨越文化的戏剧旅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欣;论中国现代改译剧[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6 林佩璇;《圣经》典故研究:价值与缺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s,

本文编号:2155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155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5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