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红与书写——中国当代本土音乐剧的身份自觉
[Abstract]:Chinese musical, as a kind of drama form of fashion and new trend, is born ou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ong and dance drama and borrowed from western musica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conflict of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urvival of culture and the inevitable course of cultural modernization for Chinese musicals to keep their identity conscious. Drawing red and writing are the creative forms of Chinese musicals. It can express the cultural details in the way of writing, explain the rich and colorful contemporary life, and realize the identity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musicals.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晓朝;文化传播的双向性与外来文化的本土化[J];江海学刊;1999年02期
2 张小平;;试论中国化之先锋戏剧[J];理论月刊;2010年01期
3 慕羽;;打造中国的音乐剧“全产业链”——音乐剧《猫》中文版的艺术与产业之路[J];艺术评论;2013年04期
4 曹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第七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专家访谈录[J];艺术教育;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义华;;论民俗表演艺术样式的译介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杜瑞华;;反戏剧化与张爱玲的反高潮手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钟小军;;论曹禺剧作中的悲剧美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关晶;;从歌舞伎浅探日本民族性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侯小琴;;浅析中国当代戏剧场面的电影化想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顾雪梅;;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价值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孙智丽;;浅谈《雷雨》中蘩漪的人物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姚洁;;以舞台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及其复兴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胡晓琴;;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戏剧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10 邵敏;;“安徽地方戏曲赏析”课程设置与实施的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亚丽;;戏剧翻译标准问题初探[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新宇;;消费文化视域下的话剧市场热点剖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谭华;;探索“送冰的人来了”接受之谜[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强;;中国与琉球群岛及日本戏剧文化交流[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21辑——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和谐与共生: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凯;武舞传奇的意象世界[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
本文编号:2310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31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