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论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中戏曲元素运用的独特性

发布时间:2018-11-16 16:14
【摘要】:西方的歌剧是综合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和舞台美术,以歌唱为主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的戏曲艺术是一门融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二者有许多共性,又有各自独特的表演方式和风格特点。本文通过我国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1中运用戏曲唱腔、板式、润腔以及虚拟性等戏曲元素的探析,实证了歌剧在我国"民族化"的独特性,对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民族歌剧的创作道路进行探析,笔者认为:歌剧《小二黑结婚》对中国民族歌剧独有风格的形成,为我们研究、传承、发展和创新民族歌剧提供了可贵的范本和模式。
[Abstract]:Western opera is a kind of art form which combines music, drama, literature, dance and stage art, mainly with singing; Chinese opera art is a comprehensive stage art which integrates literature, music, drama, dance, art, martial arts, acrobatics and so on. Both have many commonalities, but also have their own unique performanc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opera elements such as opera singing, board style, moistening and fictionalism,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uniqueness of opera "national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unique style of Chinese national opera by the opera,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rt, has been studied and passed on for us.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national opera provide valuable models and models.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明云;;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0年08期

2 王宏梅;;浅谈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再现[J];北方音乐;2011年05期

3 于敏;窦文钰;;科尔沁草原蒙古族民间歌曲研究概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王国霞;;浅谈提高个人音乐素养的途径及重要性[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王小龙;试析“白茆山歌”常用曲调[J];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05期

6 赵兴勤;;滚调、板腔体与戏曲的自我救赎——“中国古代戏曲传播史”系列研究之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王保荣;;谈民歌审美心理对《炎黄风情》创作风格的影响[J];大舞台;2010年08期

8 白云武;;浅析云南建水小调[J];大舞台;2011年06期

9 陈甜;;山西河曲二人台审美风格探究[J];大舞台;2011年12期

10 陈艳;;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之初探[J];大舞台;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2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戴和冰;清代北京高腔考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薛雷;梨园拉魂第一腔[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韩启超;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李敬民;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通拉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廖松清;宗族认同下的吹打乐[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陈美兰;台湾民间歌曲的治理效应与审美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言华;汶河大鼓兴衰论(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施冰青;福州十番音乐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诗莹;石屏海菜腔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郭晓芳;中国民族声乐的昨天、今天、明天[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传中;地方民间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赵丽莹;唐英戏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盈盈;歌唱与劳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王丹丹;上党梆子生成发展中几个问题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张明志;裕固族传统民歌与新民歌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高朋;黄梅戏的保护与传承[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斌;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与思考[J];四川戏剧;2005年02期

2 刘爱珍;;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方向的回顾与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孔繁涛;;浅议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存在的问题[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王保华;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和思考[J];戏文;2003年03期

5 王保华 ,徐轶诚;关于发展“中国民族歌剧”的几个疑问[J];戏文;2004年03期

6 徐瑞岳,黄健;试论中国民族歌剧的美学精神[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唐思敏;热点与难点 探索与建设——从四川民族歌剧《风雨送春归》说起[J];四川戏剧;2003年02期

8 张连葵;谈中国民族歌剧的独特魅力[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白国杰;;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与思考刍议[J];皖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张文敏;;中国民族歌剧发展道路不均衡性原因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本刊;;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苏武》[A];中国演员:2013年第5期 总第35期[C];2013年

2 包钢;;彝剧表演艺术应当走新路[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新龙;再攀民族歌剧新高峰[N];湖北日报;2011年

2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杨明明;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探悉[N];音乐生活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梁若冰 本报通讯员 杨烁;繁荣民族歌剧的责任与坚守[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郑长宁 实习生 张涵;民族歌剧振兴之路如何走?[N];天津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张海君;《悲怆的黎明》中国民族歌剧新尝试[N];中国艺术报;2001年

6 彭宽;《木雕的传说》:为民族歌剧增添新风景[N];中国艺术报;2007年

7 赣文;聚焦民族歌剧 专家热议《回家》[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魏劲松 实习生 柳洁;彰显经典魅力 焕发崭新生机[N];经济日报;2010年

9 王祖皆;民族歌剧的强大生命力[N];文艺报;2011年

10 魏银久;建立有效机制促进民族歌剧舞剧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蓓;中国民族歌剧的历史发展概述与现状反思[D];厦门大学;2009年

2 张谊婷;试论中国戏曲元素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移植生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爱珍;中国民族歌剧发展方向探析[D];河南大学;2008年

4 吴静;论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发展的作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5 白致瑶;中国民族歌剧“绝唱唱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文璇;二十世纪50、60年代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萍;浅析中国民族歌剧中戏曲板式的运用及演唱[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邓子娟;论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玉梅”音乐形象的塑造[D];西南大学;2012年

9 于淼;中国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创作与演唱艺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陈一铮;中国民族歌剧吸收戏曲元素的发展演变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35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335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8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