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宣传与示范——论抗战初期重庆官办剧团的巡回演剧

发布时间:2018-11-18 12:14
【摘要】:抗战初期,抗战宣传与民众教育的双重需要决定了某些特定的官办剧团需要担负起巡回演剧的重任。虽然中万、中电、中青并非"移动演剧单位",但作为重庆剧坛最具实力的官办剧团,它们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组织乡村巡演与城市巡演,以加强抗战宣传。此外,在城市巡演中,官办剧团还需要起到示范演出,帮扶当地剧团的作用。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dual needs of propaganda and mass education determined that some special state-run theatrical troupes should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touring drama. Although Zhongwan, CLP and Zhongqing are not "mobile drama units", as the most powerful state-run theatrical troupes in Chongqing, one of their work tasks is to organize country tours and city tour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ropaganda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addition, in the city tour, government-run theatrical troupes also need to play a role in the role of local theatrical troupes.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话剧政策研究”(编号:2014SJD176) 南京晓庄学院校级青年专项科研项目“抗战时期陪都国民党官办剧团研究”(编号:2013NXY6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军;;国民政府战时公费教育制的创立及其成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2 吴萍;;翻译的颠覆力——反思中国现代话剧的发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3 冉志;杨化;;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人口政策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李金龙;;危亡之际的家国寓言——以《娜拉》中国的传播为中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项建英;;近代中国私立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J];高教探索;2007年02期

6 贾冀川,张蓉;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发展历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何腾;;民国时期西南民族地区教育述论[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8 吴锦旗;;“倒孔运动”:战时的抗争政治[J];东方论坛;2013年06期

9 高旗;;抗战时期昆明教育风习的嬗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10 韦升鸿;;抗战时期内迁高校在广西面临的四大问题[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波;中国电影批评中的话语权威与身份建构(1937-1949)[D];上海大学;2011年

3 谢璇;1937-1949年重庆城市建设与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谢廷秋;贵州抗战文化与文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东杰;政治、社会与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国立化”:以四川大学为例(1925—1939)[D];四川大学;2002年

6 田美丽;中国现代戏剧原型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盘剑;互动与整合—海派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和文学[D];浙江大学;2004年

8 杨新宇;复旦剧社与中国现代话剧运动[D];复旦大学;2005年

9 张培富;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的社会史考察[D];山西大学;2006年

10 郑绩;征服与合谋[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舒;《仲夏夜之梦》与《西厢记》戏剧情感表达手段之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婷婷;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话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奉莉;抗战时期大后方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傅宏远;1930年代前期青岛的文学生态[D];北京大学;2011年

5 司晓磊;《光明》半月刊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谢安辉;抗战内迁对西南地区书法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7 汪旭娟;近代上海电影与社会生活关系研究(1927-1937)[D];上海大学;2011年

8 陈钊;国民政府战时教育方针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9 覃红霞;抗日战争时期高校内迁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甘滢;洪深与尤金·奥尼尔:影响与创造[D];苏州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泽隆;抗战初期李汉魂在潮汕的守土御敌活动述评[J];广东史志;2003年01期

2 经盛鸿;抗战初期震惊中外的南京日谍案[J];钟山风雨;2003年01期

3 胡水华;影响抗战初期日中攻防态势的文化和地理因素[J];党史文苑;2004年04期

4 李森林;武汉新洲区发现抗战初期世界红SP字会难民证[J];武汉文史资料;2004年07期

5 何薇;广州成为抗战初期抗日救亡文化中心地探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常家树;抗战初期 金陵除谍[J];湖北档案;2005年06期

7 李新市;抗战初期我军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及启示[J];政工学刊;2005年10期

8 续八宝;;抗战初期的晋绥军新二师[J];文史月刊;2005年12期

9 林祥庚;;抗战初期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06期

10 汪辉秀;;抗战初期川东南农家生活消费述评[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舒醒;;抗战初期黄道同志领导下的三个特别党员[A];全国党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小尉;;抗战初期中国知识界关于文化问题的讨论[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彩霞;;抗战初期华北战场失利原因及其地位作用初探[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4 李志军;;抗战初期广东高校迁港的历史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翁有为;;抗战初期刘少奇力对华北局势和中共在华北中心工作的思考——读《杨尚昆回忆录》札记[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民立;;正义的号召力——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和影响[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7 郭国祥;丁俊萍;;论抗战初期毛泽东与王明的合作与分歧[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8 管尔东;;抗战初期金女大师生的抗敌活动[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9 蔡亮;;抗战初期上海民营工厂之内迁及意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石冬明;王圣祯;;抗战初期苏联对华外交[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抗战初期党与傅作义将军的合作[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2 王芝琛;抗战初期《大公报》记者陆诒采访毛泽东[N];团结报;2000年

3 夏从本;抗战初期章乃器在皖西[N];团结报;2002年

4 康世恩 国务院原副总理、石油工业部部长;朔县抗战初期党的活动[N];朔州日报;2011年

5 专栏作家 李开周;住宅合作同志社[N];中国经营报;2014年

6 陆海莉;抗战时期朱德和传教士的交往[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原编研室主任 张小岗;朱德的群众观:代表群众首先要成为群众的一员[N];南充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飞飞;抗战初期长沙文化繁荣对长沙城市文化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程朝云;抗战初期的人口迁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孙小群;抗战初期武汉地区难童救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汲明臻;抗战初期上海文化人动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亢凤华;论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湖北的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亮;抗战初期湖南省政府民众动员研究(1937-1938)[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钱凤菊;试论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湖北省的民众动员[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士广;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战时经济建设述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艳;抗战初期正面战场上三次战役之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尚振锋;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战时军律述论[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40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340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f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