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黄梅戏演唱方法之科学性与独特性初探

发布时间:2018-12-28 21:27
【摘要】:黄梅戏的演唱方法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示剧种风格特点、维系剧种声腔地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声乐学的视角,综合运用比较归纳和分析研究的方法,对黄梅戏的演唱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梳理,系统论述了其内在的科学性因素和独特性因素,初步揭示了其固有的美学本质和艺术规定性。首先,本文追根溯源,对黄梅戏及黄梅戏演唱方法的起源和发展衍变做了大致的梳理,对黄梅戏的艺术特色和音乐特征做了整体的描述。其次,本文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分析,论证了黄梅戏的演唱方法既有其特定的发展轨迹和艺术特点,又符合声乐艺术的一般规律,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呼吸调控、共鸣运用以及咬字吐字等方面对其科学性因素做了较为充分地阐释。再次,本文从黄梅戏演唱方法的美学特征和艺术品格的分析出发,对其内在的独特性做了较为深入地论述,并于音色声型选择、润腔技巧和方言运用三个方面加以佐证。最后,本文立足于黄梅戏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运用历史和现代不同的文化视角,对黄梅戏及黄梅戏演唱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审视和思考。
[Abstract]:The singing method of Huangmei Opera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vocal music art in China.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playing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y and maintaining the status of the opera vocal ca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l music,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inging methods of Huangmei Oper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comparative induction and analysis, and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its inherent scientific and unique factors. It reveals its inherent aesthetic essence and artistic stipulation.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traces the origin of Huangmei Opera and Huangmei Opera singing methods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general comb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mei Opera and mu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verall description. Secondly,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singing method of Huangmei Opera has its specific development track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ccords with the general law of vocal music art, and has its inherent scientific nature.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scientific factors of breathing regulation, resonance application and pronunciation are fully explained. Thirdly,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character of the singing method of Huangmei Opera,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discussion on its inherent uniqueness, and proves it in three aspects: the choice of timbre and sound type, the technique of tonality and the use of dialect. Finally, based on th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Huangmei Opera ar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and reflection on Huangmei Opera and its singing methods by using different cultural perspectives of history and modern times.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干建青;;黄梅戏表演的创新与发展[J];剧影月报;2007年02期

2 丁俊美;;浅议黄梅戏的演唱艺术[J];黄梅戏艺术;2007年01期

3 吴建国;黄梅戏改革要想到青少年[J];黄梅戏艺术;1981年01期

4 关山笛;看黄梅戏的断想[J];黄梅戏艺术;1981年01期

5 吴建国;黄梅戏台词音调再议——与肖鉴铮同志商榷[J];黄梅戏艺术;1983年01期

6 ;热烈祝贺黄梅戏研究会成立[J];黄梅戏艺术;1985年02期

7 夏业良;黄梅戏与外国观众[J];黄梅戏艺术;1987年03期

8 莫诚斋;黄梅戏楹联丛话(三)[J];黄梅戏艺术;1988年02期

9 王德明;黄梅戏《小辞店》搬上荧屏[J];黄梅戏艺术;1988年04期

10 蔡毅;黄梅戏形成和发展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作用[J];黄梅戏艺术;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桂也丹;;要以发展的胸怀打造最著名的“非遗” 关于湖北黄梅戏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建议[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张凤岚;;关于童声演唱方法的探讨[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3 刘云程;;写戏的困惑[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4 孙晓春;;略论民族声乐作品的处理与表现[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5 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声乐教育——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上的讲话[A];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建洲;;论戏曲音乐的改革与创新——兼谈戏曲音乐的创作方法[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冯传礼;;沿淮民俗文化掠影[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8 肖春香;;“唱”古诗词之教学体验与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杜建华;;川剧《金子》的审美示范意义[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杨春发;;我国民歌演唱风格的美学支点[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光清 本报实习生 付彦成;艺无止境勇攀登[N];安徽日报;2005年

2 刘伟;怀宁着力打好特色牌[N];安庆日报;2009年

3 徐媛;黄梅戏演出项目洽谈会举行[N];安庆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 张金丹;培养黄梅戏人才促进艺术发展[N];安徽日报;2011年

5 记者 王圣志;“只要1%的农民看,就有演不完的戏”[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柏龙驹;黄梅戏有个丁老六[N];安徽日报;2004年

7 江光碧;黄梅戏应保持传统韵味[N];安徽日报;2004年

8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骆惠宁;黄梅戏的再繁荣和持续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赵忱;《墙头马上》一枝梅[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通讯员 石雪峰;黄梅政协为振兴黄梅戏进行调研[N];湖北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宏彬;黄梅戏演唱方法之科学性与独特性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高朋;黄梅戏的保护与传承[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叶丹;女性角色对黄梅戏音乐风格的影响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俊杰;黄梅戏影视化进程中马兰角色形象塑造与审美意识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文婷;黄梅戏电视剧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程银凤;黄梅戏的语言艺术[D];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

7 张雯雯;黄梅戏演唱中对民族声乐的借鉴[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8 董翌;黄梅戏韩再芬现象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王t熁,

本文编号:2394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394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5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