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论学院派批评

发布时间:2019-02-15 15:49
【摘要】:正 新时期文学批评正面临着某种转折,在这一关键时刻,提出学院式批评(或学院派批评)之构想是颇为适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学院派批评呢?它在何种意义上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和曾经风行一时的“新潮批评”呢?或许会有人竭力跻身学院派,或许有人对之不以为然,甚而嗤之以鼻,他们会认为,所谓学院派批评不过是传统的“学究式”批评或“考据式”批评或“党八股”的装腔作势批评的翻版,其结果必将给充满生机的批评论争带来灰暗的阴影。我以为,对学院派批评持异议或持怀疑态度是颇为自然的,因为在西方理论界,在后现代主义论争的初期,不是也有些“先锋派”理论家称后现代主义为“保守的学院主义”或“新保守主义”吗?因为根据西文的词根,“学院”(academy)一词具有“传统”和“保守”
[Abstrac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亚敏;反思与建设同在 危机与机遇并存──近年来文学批评学研究述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许晓琴;;共生与发展:西方批评理论与文学批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2期

3 胡亚敏;;8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回望[J];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4 乔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学术讨论会在济南召开[J];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03期

5 段崇轩;;我看作协派批评[J];文学自由谈;2006年04期

6 段崇轩;;作协派批评的困境与“自救”[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08期

7 陈美兰;於可训;昌切;彭基博;;文学批评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可能性[J];上海文学;1994年07期

8 张胜冰;“道”与中国传统诗性批评[J];学术探索;1998年06期

9 傅修延;黄颇;;文学批评的无我思维与有我思维[J];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04期

10 ;中国需要学院派批评[J];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鸿雁;;历史的选择——新时期引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衡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孙桂荣;;90年代文学的媒体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陈娜辉;;走出低谷 走向现代——对现代文学批评的一点反思[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王纯菲;;女神与女从——中国文学女性伦理表现的两极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陈卫;;朱自清:中国现代诗学的奠基者——第一代新诗学院派批评系列之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杨光祖;;《兄弟》的恶俗与学院批评的症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7 文波;;媒体时代的文学现状——近期文学热点话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8 张衔;庄志晖;;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批评:一个理论述评[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李国平;姜广平;;文学的成长有赖于良好的文学生态——与《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对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10 杨黎明;;体育学学术批评理论的独立性构建——兼论体育学学术批评的概念、对象和性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峰;文学的新时代[N];文学报;2010年

2 韩晓雪;让文学批评形成合力[N];文艺报;2007年

3 ;批评抛下文学享清福去了[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含羞草;给中国文学批评定位[N];文学报;2003年

5 周思明;应重视传统文艺批评理论的价值[N];文艺报;2011年

6 雷体沛;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学批评如何建构[N];文艺报;2007年

7 雷体沛;“新世纪文学批评的建构”学术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7年

8 江苏省作家协会;建构文学批评新格局[N];人民日报;2010年

9 吴秉杰邋供职于中国作协;高端价值实现:文学与传媒的互动关系[N];文汇报;2007年

10 匡钊;批评理论[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桂成;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闫月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D];暨南大学;2002年

4 杨疾超;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苏仲乐;文化批评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邵滢;中国文学批评现代建构之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8 樊波;魏晋风流——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陈亚民;罗杰·弗莱形式—文化的艺术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中国九十年代以来的小说叙事批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丁珊珊;女性写作和西尔维亚·普拉斯[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田晓佳;论京派批评话语的建构[D];辽宁大学;2007年

4 肖祥;“他者”与西方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杜李娟;冲突与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郦妍;展开阅读教学新篇章——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引入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黄茂文;批评理论的现代性视野:批评空间的开创[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尧;简·奥斯丁批评的道德维度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王汀;卡尔维诺之小说批评[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蕾;大众传媒时代下中国文学批评现状探究[D];四川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23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423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0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