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邕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0 07:42
【摘要】:邕剧是南宁的地方戏曲,过去有本地班、老戏、本地戏等不同称呼。因其活动中心在古邕州府一带,建国后定名为邕剧。邕剧是在祁剧、桂剧的启蒙下形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受到粤剧的影响,所以呈现出了既与桂剧、祁剧、粤剧相同,又与它们相异的特点。邕剧保留了古朴、粗犷、雄壮的表扬风格:邕剧舞台表演用语采用以邕州官话为基础的戏棚官话;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辅以杂腔和民间小调,高亢粗犷;剧目题材丰富,以历史剧为主;表演讲究排场艺术的运用;擅长武戏,表演中安排大量南派武功和程式特技,极具地方特色。邕剧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经过文革的洗劫之后,邕剧几乎灭绝。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邕剧获得了新生。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为了保护这一剧种,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保护措施。2008年,邕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自身的内在因素制约,邕剧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和消亡,它所赖以生存的剧团生存艰难,陷入生存危机。在这样的环境下,抢救保护邕剧迫在眉睫。探讨邕剧的保护措施及邕剧的发展思路,旨在维护邕剧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政府、剧团、传承人“从上到下”三个层级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对邕剧实施保护;“由内而外”的发展思路,即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外市场,由内而外,内外结合探索邕剧的产业发展之路,保持邕剧艺术的生命活力和生存空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玮珏;;粤剧应该清醒[J];广东艺术;2010年01期

2 林文华;;粤剧的市场化之路[J];南国红豆;2011年04期

3 邓小玲;;在国画中弘扬“南国红豆”之美——关于《粤剧百名伶图》的思考[J];南国红豆;2011年04期

4 陈春华;;对广东粤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当代戏剧;2011年04期

5 亮子;;粤剧前程无忧?[J];广东艺术;2010年01期

6 谢伟国;;粤剧编剧家何建青[J];广东艺术;2010年02期

7 尹洪波;;戏,是写给剧团的[J];广东艺术;2010年04期

8 肖稚;;在坚守与退隐之间——粤剧青年三人谈[J];南国红豆;2011年04期

9 程小秋;;京剧名家周公谨广收粤剧门徒[J];南国红豆;2011年04期

10 华永建;;看新版粤剧《小周后》有感[J];广东艺术;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农占成;;剧种要发展,人才是关键[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2 易红霞;;粤剧在城市、乡村和海外唐人街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策略[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王胜华;;戏曲程式与民族剧种建设[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4 付竹琼;;新的世纪 新的希望——云南省少数民族剧种发展研讨会侧记[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5 黄大钊;;粤韵又何难?——以粤剧《六国大封相》作为启蒙[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易红霞;;从《花月影》看21世纪广东粤剧的生存与发展[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7 曲六乙;;树立剧种本体意识——高甲戏《玉珠串》的挑战[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王忠亮;;“老腔”:神奇剧种风雨史[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

本文编号:2461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461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5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