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仪式观视角下高椅村傩戏“杠菩萨”的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0 14:47
【摘要】:凯瑞1975年在《传播的文化研究取向》中提出“传播的仪式观”,主张在文化的视野下探讨传播的研究。在凯瑞看来,传播可以理解为“一种以团体或者共同身份将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仪式。”本文从仪式观的视角,以高椅村的傩戏“杠菩萨”为研究对象,解析其传播过程。文中笔者采用观察法以及访问法,记录在高椅村傩戏表演中所营造出的种文化氛围,同时对傩戏的传播仪式进行解构,分析傩戏的传播仪式中,表演者和参与者各自的行为表现,在此之中,仪式的规则、仪式媒介以及仪式的传播手段,无一不蕴含着古老傩文化的印记,保有高椅村落历史的记忆,由此了解到傩戏的传播仪式对于当地村民的意义。进而得出结论,高椅村的傩戏传播并不仅仅是传递或者获取信息的过程,而是村民们参与的文化共享的仪式。在文化共享的仪式中,高椅村村民在共同信仰以及共同文化记忆的作用下结成共同体,从中实现了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这一过程对于维系村落,增进村民凝聚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高椅村的傩戏传播也遇到了一定的困境,其传播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笔者通过分析其产生困境的原因,探索其现今市场发展的可能,以及在“共生林”的开发下,“一荣俱荣”地走出传播困境。
[Abstract]:In 1975, Carey put forward the "ritual view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orientation of Cultural Research of Communication, and advocated to explore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In Carey's view, communication can be understood as "a sacred ceremony that attracts people together in a group or in a common capa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tual 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reading process of Nuo opera "Ba Bodhisattva" in Gaozhu Villag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uses the observation method and the interview method to record the kind of cultural atmosphere created in the Nuo opera performance in the high chair village, at the same time, it decomstructs the spreading ceremony of the Nuo opera, and analyzes the spreading ceremony of the Nuo opera. Among them, the rules of the ceremony, the media of the ceremony and the means of dissemination of the ceremony contain the imprint of the ancient Nuo culture and retain the memory of the history of the high chair village. Thus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uo opera spread ceremony to the local villagers. Furtherm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pread of Nuo opera in Gaochair Village is not only the process of transmitting 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but also the ceremony of cultural sharing in which the villagers participate. In the ceremony of cultural sharing, the villagers of Gaochair Village formed a community under the action of common belief and common cultural memory, from which the cultural identity and identity were realized. This process i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village.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hesion of the villager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Nuo opera communication in Gaochair Village has also encountered some difficulties, and it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is also quietly changing.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edicament and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its current market development. And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symbiotic forest", "one honor and honor" out of the communication dilemma.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825;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定湘;傩戏及其旅游开发初探[J];艺术教育;2005年03期

2 孙文辉;;流传分布广泛的傩戏[J];学习导报;2005年12期

3 王月明;;湖南傩戏艺术初探[J];戏剧文学;2009年02期

4 罗艳玲;;双峰傩戏从绝技到绝迹的人类学研究[J];学园;2009年01期

5 谭景元;;浅谈黔东铜仁地区傩戏的音乐风格[J];铜仁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刘祯;;傩戏的艺术形态与形成新探[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庹修明;;贵州傩戏文化[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3期

8 刘怀堂;;傩戏与戏傩——“傩戏学”视野下的“傩戏”界说问题[J];文化遗产;2011年01期

9 朱燕;任靖宇;;和谐与超越的仪式展演——固义傩戏的个案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田红云;;傩戏的神话行为叙事探析——以湘西傩戏为例[J];思想战线;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覃敬念;;浅议傩戏原始宗教基因的流布与革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寒声;;从三晋傩戏看中原傩戏的流变[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4 任光伟;;黔东北傩仪傩戏探微——从德江仪式傩戏《钟馗斩鬼》谈起[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郑扬;;武安固义傩戏的旅游利用探析[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6 宋天芬;;傩仪舞蹈与傩戏舞蹈的特色及区别[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喻帮林;;傩戏与铜仁旅游[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涛;;源远流长之思州傩戏傩技[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吴声;;新晃侗族傩戏[A];中国演员(2010年第5期总第17期)[C];2010年

10 汪泉恩;;贵州道真傩戏[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庹乐;薪火相传的傩戏人生[N];张家界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蒋仁义 刘海斌;临武庄稼人参加傩戏国际学术研讨会[N];郴州日报;2011年

3 李为 黄柏权;傩戏艺术当代变迁的德江样本[N];中国民族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隗瑞艳 刘茜;加强傩戏传承和保护[N];中国文化报;2013年

5 林寒;临武傩戏意蕴深厚[N];光明日报;2013年

6 庹修明;贵州傩戏类型暨生态环境[N];中国民族报;2003年

7 陈勇;夜访傩戏“活化石”[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陈勇;阆中要为傩戏申报世界遗产[N];南充日报;2005年

9 陈勇;阆中傩戏[N];四川日报;2005年

10 陈勇;川北阆中 傩戏探“根”[N];西部时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婷;辰州傩戏的传承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贾楠;武安傩戏艺术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6年

3 文莉;符号学视域下的湘西土家族傩戏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吴晴;动漫角色创意与产业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6年

5 龙敏;湖南新晃侗傩“咚咚推”的内涵与传承[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淑晖;仪式观视角下高椅村傩戏“杠菩萨”的传播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7 吕媛媛;傩戏服装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的探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8 江珂;湘西傩戏音乐的艺术审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雯婷;能乐中的“神戏”与中国傩戏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杨福梅;贵州省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的社会教育传承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73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473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c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