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地方戏曲理当固守的方言特色——以雷剧为个案

发布时间:2019-06-28 17:50
【摘要】:正雷剧与雷州音乐(含雷歌雷剧的唱腔音乐和宗教音乐)是雷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盖剧种滥觞之时,就与方言产生了无法割断的联系。宋元之季,南戏与北杂剧驰骋大江南北,剧种因方言而独成戏剧大观园里的奇葩,如北曲因"五方言语不一",则有"中州调、冀州调之分"。[1]当下中国绝大多数剧种因方言而命名,如京剧、粤剧、潮剧、豫剧、川剧、秦腔等。
[Abstract]:Zhenglei opera and Leizhou music (including singing music and religious music)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Leizhou culture. When the opera originated, it had an inextricable connection with the dialect. Dur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Southern Opera and the Northern Zaju roamed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dramas became the wonderful flowers in the Grand View Garden because of the dialects. For example, the Northern Opera was divided into "Zhongzhou dialect and Jizhou tune" because of the "five different languages". [1] at present,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ese dramas are named after dialects, such as Beijing Opera, Cantonese Opera, Chao Opera, Henan Opera, Sichuan Opera, Qin Opera, and so on. [1] at present,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ese dramas are named after dialects.
【作者单位】: 岭南师范学院(原湛江师范学院)舆情与新闻评论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雷州半岛音乐舞蹈文化发展性保护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1YJA760043
【分类号】:J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璞;地方戏 地方性 地方音[J];黄梅戏艺术;1992年01期

2 戴和冰;;官语化和大剧种——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重点[J];文化遗产;2010年02期

3 龙升芳;;越剧与方言的互生共存[J];戏剧文学;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阐释学视角评析《论语》两个中英对照译本[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郑超;;《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悲剧成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陈黎;从康德到巴尔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叶超;注定的悲剧——《厄舍府的倒塌》罗德里克·厄舍精神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雪桦;;浅谈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中的人性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朱林;;本雅明翻译观与解构主义的形神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韦晓萍;;文化传播与接受:电影名翻译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徐天戍;;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左焕;马键;;叔本华意志哲学与佛教思想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晓瑜;;思考《脸上的红月亮》[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2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刘洪祥;;浅论《水浒传》中“义”的价值评判[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4 熊瑜;;赣语樟树方言中“得”字的意义和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一丹;;从“湖广填四川”到西部大开发:成都客家人的文化认同与变迁[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6 柯西钢;;多元视角下的汉水流域方言与文化——以上游地区为例[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杜凤梅;古齐鲁语声母系统构拟[D];南开大学;2010年

3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格根哈斯;蒙古语科尔沁土语特殊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金锡永;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全慧华;《土地》的审美文化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钟艳萍;论王尔德小说和戏剧中的审美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吕莹莹;论毛姆的自由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小妹;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中死亡恐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筠;西宁方言的民俗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熊瑜;赣剧音韵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余瑾;方言电视节目的困境与思路[D];南昌大学;2010年

8 王旭;龙纹的异化设计研究与应用[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9 黄玮;莆田西园村婚俗用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郑广贵;建瓯民俗事象中的“语言崇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龙升芳;;试论越剧前身“落地唱书”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路应昆;;论高腔[J];文艺研究;1996年04期

3 顾聆森;;再论魏良辅声腔改革——就昆曲语音、昆曲地位答戴和冰先生[J];艺术百家;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秦伟;;粤西雷剧的艺术特点[J];艺术探索;2011年01期

2 孙建华;黄婵娟;;漫谈粤西雷剧音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继伟;雷剧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07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07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2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