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迈向“新古典时代”——对当下整理改编传统剧目的观察

发布时间:2019-07-30 13:07
【摘要】:正新时期以来,戏曲创作多追求创新而疏于继承,刘厚生先生曾呼吁重视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提倡从旧中求新就是针对这种失衡的现象而言。近年虽仍以新创剧目为主潮,但不难感受到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已然回温,仅以昆曲为例,近年有三本《牡丹亭》、四本《长生殿》和上下本《西厢记》呈现于舞台;在今年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所占比例为历届之最,涌现出京剧《香莲案》《飞虎将军》昆曲《景阳钟》、新版汉剧《宇宙锋》、评剧《赵锦棠》等为人津津乐道的剧目。当下整理改编传统剧目集体
[Abstract]:Since the new period, opera creation has pursued innovation and neglected to inherit. Mr. Liu Housheng has called for attention to be paid to the arrangement and adaptation of traditional plays, and advocated seeking new from the old is aimed at this imbalance.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the main trend is still the new repertoir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eel that the adap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repertoire has been revived. Only take Kunqu Opera as an example. In recent years, three copies of the Peony Pavilion, four copies of the Temple of Everlasting Life and the next Book of the West Chamber have been presented on the stage. In the 10th Chinese Art Festival this year, the proportion of traditional plays arranged and adapted was the most, with the emergence of Beijing Opera "Xianglian case" Kunqu Opera "Jingyang Zhong", a new version of Chinese Opera "Cosmos Front", "Zhao Jitang" and other popular dramas such as Beijing Opera "Xianglian case" General Flying Tiger "Kunqu Opera" Jingyang Zhong ", the new version of Chinese Opera" cosmic front "and" Zhao Jintang ". At present, collate and adapt the traditional repertoire collective.
【作者单位】: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8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以森;;漫谈广播戏曲剧目的鉴别与选择[J];现代传播;1981年04期

2 陈韩星;在继承中革新——潮剧《张春郎削发》的成功之路[J];中国戏剧;1987年10期

3 阿庚;晓湖;;推陈出新的有益实践——读老舍剧作《新王宝钏》有感[J];当代戏剧;1981年10期

4 ;简讯[J];中国戏剧;1963年11期

5 武原;;传统剧目必须“推陈出新”[J];当代戏剧;1980年04期

6 孙玫;戏曲改革三题议——有感于《戏曲艺术的转折与发展》引起的争论[J];剧本;1986年10期

7 赵景勃;;重排《二堂舍子》一得[J];戏曲艺术;1992年03期

8 俞琳;为陶君起同志的《京剧剧目初探》平反[J];中国戏剧;1979年11期

9 唐振常;虽有困难 并非不能[J];上海戏剧;1980年06期

10 袁光;;整理传统剧目 清除精神污染[J];当代戏剧;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谨;;回归传统与思想解放——新时期三十年中国戏剧的发展主线[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2 李尧坤;;对传统戏曲价值的再认识——从昆剧《张协状元》的成功编演所想到的[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3 吴平;;京剧的发展在于创新——青岛京剧院新时期创新回顾[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4 林毓熙;;精品催生与精品积累——广西新时期优秀剧目展演观感[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5 张伯昭;;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创新[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陈平;;新时期四川川剧院舞台优秀剧目回顾[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7 孟泽;;回望九四——'94山西新剧目展演漫议[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胡金兆;;略谈北京当代戏剧[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包钢;;彝剧表演艺术应当走新路[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10 蔡欣欣;;新世纪(2001~2006)台湾传统戏曲小剧场概览[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臻青;正在行动:抢救奉天落子[N];辽宁日报;2008年

2 侯德强;青海:农民业余剧团亟待帮扶[N];西部时报;2009年

3 葛少春 崔鑫;上党梆子:传承艺术瑰宝 繁荣三晋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章军华;抚州采茶戏:红土地上盛开的不败之花[N];抚州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赵雪梅;云龙县白族吹吹腔戏绽放异彩[N];大理日报(汉);2010年

6 关仲;经典艺术品牌如何重现辉煌[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汪俊芳;蒲剧[N];太原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吕建全 朱志勇;姹紫嫣红梨园春[N];朔州日报;2009年

9 李智;浩如烟海的中国戏曲传统剧目[N];兰州日报;2005年

10 中艺;我国古老剧种:蒲剧艺术[N];山西政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灵;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谢晓霞;新时期以来电影中的底层形象与现实主义问题[D];厦门大学;2007年

3 刘艳卉;上海淮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4 饶道庆;《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马军英;媒介变化与叙事转换[D];上海大学;2008年

6 潘妍娜;“回归传统”的理念与实践[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7 杨宝春;《琵琶记》的场上演变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8 朱俊玲;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柯凡;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悦;京昆传统剧目疯癫形象之审美解析[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2 杨正娟;河南越调传统剧目文本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傅侃;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民族化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4 张凌燕;转型与突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5 舒媛媛;中国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美学进展[D];苏州大学;2004年

6 赵宇华;论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的民族化追求[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郁松;新时期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郑阳;论新时期农村题材的获奖影片[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丁礼宁;论新时期国内导演对易卜生戏剧作品的现代性诠释[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10 卢红丹;绵延与显现:新时期以来电影音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2520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20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1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