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在山西
发布时间:2019-08-27 18:31
【摘要】: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时,古老而优美的昆曲再一次绽放了活力。然而,从它诞生之日起,它在中国戏曲艺术中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被世人誉为“百戏之祖”。从其产生到魏良辅改革新声,再到梁辰鱼的舞台搬演,昆曲从江南走向了全国,在各地都能够看到它的身影。它将自己的艺术精髓融入到各个地方剧种之中,为中国戏曲艺术奠定了基础。 昆曲传入山西大致在明万历年间。在晋商和昆曲文人带动下,昆曲在山西得以流传与发展。昆曲在山西的流传大致为由南向北的走向,构成了晋南平阳(今山西临汾)地区、晋中太原地区、晋北雁门地区及晋东南上党地区三片一点的流布格局。与明末清初戏曲发展的整体情况相一致,流入山西的昆腔,在流传过程中受演出区域语言、音调及演艺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一些变异,有了地方化的色彩。可见,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不仅仅是流布于江南地区,还对千里之外的山西戏曲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以昆曲在山西的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以昆曲的产生与流布、昆曲入晋、昆曲在山西的发展,以及作为个案研究的“上党昆曲”为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横向和纵向两条线索、历史与现实两个视野,还原、勾勒出昆曲在山西的生态环境、成长脉络,以期全面、深入地考察昆曲在山西的发展轨迹。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825
本文编号:2529916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栋霖 ,任孝温;昆曲:穿越时空的“百戏之祖”[J];钟山风雨;2005年02期
2 刘水云;昆曲入京时间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胡兆量;中国戏曲地理特征[J];经济地理;2000年01期
4 艾治国;山西戏曲走向——山西剧种生态浅议[J];今日山西;2004年05期
5 薛翔;;作为艺术保护人的清代扬州盐商[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0年01期
6 谢雍君;;昆曲与文人趣味[J];戏曲研究;2003年03期
7 丘慧莹;;清代扬州盐商与戏曲活动研究[J];戏曲研究;2005年01期
8 柴国珍;;明清晋商对山西戏曲艺术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曹飞;山西上党戏神类型概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朱宗宙;;乾隆南巡与扬州[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本文编号:2529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2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