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中国学人与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
【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部分成果。项目编号:SD124013 河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09017
【分类号】:J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解玉峰;90年来昆曲研究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邹青;;论晚明昆曲清唱的选曲倾向——以《吴kH萃雅》、《南音三籁》为切入点[J];文化遗产;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蒯卫华;昆曲商调曲牌曲腔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柯凡;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胡斌;近现代昆曲教育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4 轩蕾蕾;新时期昆曲学术史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石岩;论舞台艺术的生产与传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晓辉;明代昆曲文本与刊刻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2 李会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家和民间社会的关系探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李婧;明代昆曲“折子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蝶;昆曲与晚明清初士人审美心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池玉玺;从北京昆曲研习社看昆曲艺术的传承[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6 罗殷;湘地的昆曲[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月河;;2009·苏州:中国昆曲华丽转身——观中国第四届昆曲艺术节有感[J];剧影月报;2009年03期
2 阿杜;;苏商给力 昆曲文化当代传承[J];时尚北京;2011年04期
3 崔琦;;潜心打造曲艺精品[J];曲艺;2008年04期
4 王安葵;;十年树“昆”[J];艺术评论;2011年06期
5 ;昆曲研习社恢复活动[J];上海戏剧;1979年01期
6 ;全国政协京昆室和昆曲界携手保护扶持昆曲艺术[J];中国京剧;2004年06期
7 张泓;;《典藏》,昆曲新“家当” 论《昆曲精编剧目典藏》特色及文化意义[J];上海戏剧;2011年06期
8 顾斌;;昆曲的亮色[J];苏州杂志;2003年03期
9 庄培成;;理解·奉献·求索——一个昆曲从业者的心声[J];剧影月报;2009年02期
10 刘志宏;;昆曲遗产保护的剧目建设问题的思考——由一则英文笑话谈开去[J];大舞台;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仕豪;;苏州园林引入昆曲艺术让国宝发扬光大[A];中国公园协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2 丁修询;;论京昆之别[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翁国生;;从戏曲演员走向戏剧导演[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吴天行;;序二[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5 林为林;;从《张协状元》说起[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6 周传家;;我所看到、感受到的《张协状元》[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7 ;授予昆剧《张协状元》“中国戏曲学会奖”的通知[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8 永青;;昆剧《张协状元》2001北京座谈纪要[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9 沈祖安;;为新本《张协状元》喝彩[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10 王恂;;古老南戏绽奇葩——喜看《张协状元》[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方;给昆曲传承插上梦想的翅膀[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马子雷;海峡两岸共推昆曲进课堂[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演讲人 刘祯;昆曲与文人文化[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深圳特区报记者 安裴智;传承昆曲不能走商品化之路[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教授、上海市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翁敏华;昆曲:非梦遗花拾年间[N];文汇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成长;昆曲剧目传承 前路犹长[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会 通讯员 王东;王圪W宓睦デ鎇N];农民日报;2011年
8 周传家;天然风韵 本色自然[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宫春丽;情系昆曲 无悔人生[N];中国改革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明慧;感谢昆曲给了我太多财富[N];中国改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斌;近现代昆曲教育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2 朱夏君;20世纪昆曲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3 郑锦燕;昆曲与明清江南文人生活[D];苏州大学;2010年
4 柯凡;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朱琳;昆曲与近世江南社会生活[D];苏州大学;2006年
6 朱俊玲;昆曲在北方的流传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周立;意义生产与社会行动[D];复旦大学;2010年
8 张春娟;晋商、移民与戏曲[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9 潘妍娜;“回归传统”的理念与实践[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10 江棘;1919-1937:海外推介与中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经华;昆曲在安徽的流传与变异[D];安徽大学;2010年
2 刘娅静;当代昆曲传播的媒介图景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峤U,
本文编号:2531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3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