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舞台角色塑造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卿;德高艺高的师尊长者——怀仲秋老师[J];戏曲艺术;1983年01期
2 雁南飞;武民;;不断前进的青年演员——李月娥[J];当代戏剧;1960年05期
3 张凯红;吴素英表演特点刍议[J];戏文;1994年03期
4 黄耀锋;;我看高甲戏的生角表演[J];青年文学家;2009年17期
5 欧阳丽苗;;浅论高安采茶戏中丑角的特点[J];艺术教育;2009年07期
6 南拉太;;浅议《格萨尔》戏曲的表演特点[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张晓军;;东路二人台的演唱特征[J];大家;2010年11期
8 茹天抒 ,王瓯嘉;面具哑剧表演特点及其创作思路[J];上海艺术家;1994年03期
9 顾晓莹;;黄河之滨“绣球灯舞”艺术的调查报告及思考[J];大舞台;2010年02期
10 肖鉴铮;闪光的民间乐谚[J];北方音乐;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明正;;论汉乐府的贵族趣味和娱乐性[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2 曹娅丽;;塔尔寺、夏琼寺、罗汉堂寺“羌姆”考察[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林媚媚;;我演张协[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伍斌;濮存昕话“角色”[N];解放日报;2010年
2 安静;演员的美丑与观众的记忘[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李岩;从“明星”回归“公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本报记者 邸铭旭;期待沈阳相声后继有人[N];友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石岩;“只有我的手电筒能决定哪些人亮相”[N];南方周末;2011年
6 本报记者 肖秋生;苏民:教子要身教百炼才成钢[N];天津日报;2011年
7 月航;博览园共分4个区[N];常州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杨宁舒;哈话版《蜗居》力求与观众共鸣[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陈昊;委员论“堵”[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10 河南省周口市豫剧团 赵军英;对戏曲现代戏表演特点的理解[N];周口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庆如;啦啦队运动的文化诠释及体育赛场啦啦队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2 李传华;社会表演学视野下电视剧中法律工作者的表演[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3 板俊荣;民族音乐学多位网视野下的海州五大宫调[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赛;濮存昕舞台角色塑造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2 曾亚平;三弦书唱腔与表演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毕静静;濮存昕的角色创作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直爱妩;河南大平调艺术特色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5 刘新艳;祁剧高腔音乐与表演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6 付治鹏;戏剧中的记者与社会表演[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7 陈丹;歌剧《图兰朵》与京剧《图兰朵公主》审美表现之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郝慧娜;清末民初温州地方戏曲演出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9 刘杰;中国京剧与西方歌剧审美表现之比较[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崔琴;山东东路梆子艺术特点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1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4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