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西厢记》对元杂剧《西厢记》的继承与改造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分类号】:I207.37;J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春宁,王治理;《西厢记》的文本传播[J];戏剧艺术;2002年04期
2 高奈延;《西厢记》在韩国的传播与接受[J];南开学报;2005年03期
3 赵春宁;《西厢记》的禁毁与流传[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崔霞;;20世纪《西厢记》文本传播与接受述论[J];戏曲艺术;2006年04期
5 陆丽娟;;蒋星煜先生与《西厢记》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陈宁;;《西厢记》在元明清的传播综述[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刘冬冰;《西厢记》句末语气词的共时描写及其它[J];川东学刊;1995年03期
8 ;《西厢记》[J];中国京剧;1999年01期
9 ;夜听琴──《西厢记》选曲[J];戏文;1997年05期
10 夏太娣;;也谈《西厢记》的历史真实性[J];中文自学指导;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海峰;;《西厢记》的深度赏析[A];中国演员(2009年第1期总第7期)[C];2009年
2 冯文楼;;一个叙事模式的阐释学读解——重读《西厢记》[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3 高红梅;;蒙古民俗文化对元杂剧的影响[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4 张立环;;元杂剧的主题倾向与时代之关系[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5 刘代霞;;民族大融合中的元杂剧妇女形象[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6 云峰;;民族文化交融与元杂剧之爱情婚姻剧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7 张厚余;;晋人剧作在元杂剧中的突出地位及原因[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丽霞;;浅论元杂剧的情节结构模式[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9 江中云;;浅论元杂剧曲辞的俗与雅[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永清;《西厢记》别解[N];太原日报;2006年
2 东北师大文学院 黄季鸿;花间美人《西厢记》[N];光明日报;2010年
3 薛海斌;从《西厢记》看古代戏曲“凡例”的出版意识[N];中华读书报;2013年
4 吴艳;元杂剧:民族交融的艺术表现(下)[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记者 耿雪;元杂剧对欧洲剧坛产生深远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王萍 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剧目正剧化:元杂剧末行士人君子形象建构的文化自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雪辉;论元杂剧作者的特殊性[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实习生 罗群;妙笔翻译送戏曲出国[N];中国文化报;2014年
9 黄景祥;享福必先造福[N];宁夏日报;2014年
10 来新夏;要把名著读到这种程度[N];文汇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季鸿;明清《西厢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春宁;《西厢记》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郝青云;元杂剧曲文与其明传奇改写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思远;《西厢记》续书厘定及主题人物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小青;《西厢记》图像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孙爱琪;明刊《西厢记》的插图批评[D];东南大学;2016年
4 黄一璜;《西厢记》意蕴新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陈丹;论蒋星煜的《西厢记》考证[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陈菊;明清时期文人对《西厢记》的传播接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李号;《西厢记》修辞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蕾;《西厢记》崔张爱情的文化阐释[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塔娜;从《西厢记》的流传演变中看蒙汉文化交流[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黄慧;《西厢记》金评的叙事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41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4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