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论如何彰显中国歌剧的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19-10-14 15:10
【摘要】:在当今的时代变迁中,如何在多元文化的交汇下保持中国歌剧的发展势头,如何使中国歌剧的传统经验继续传承发扬,如何使中国歌剧不为现代文化所干扰并保持特质,这些问题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本文立足于中国歌剧的历史与现在,以多元的文化视角观察我们曾经走过的发展道路,力求寻找到激发中国歌剧更快更好发展和保持独特魅力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
【分类号】:J8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炳杰;申育林;;论欧洲合唱艺术的“和谐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李道琳;孔子音乐思想的美学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郑雅丽;;杜鸣心《新世纪少年钢琴组曲》的创作特点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4 康国晶;;情感——声乐教学的风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5 张敏;;浅谈如何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6 康晓蕴;;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张静亚;;浅谈《声无哀乐论》中的“声”“情”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张静亚;;《淮南子》音乐美学思想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吴东平;;龙骨坡抬工号子的魅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10 薛冬艳;;中国音乐美学中的文人气质散议[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郭铁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张世贤;;传统中国的行政管理——孔孟公共服务的观点[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孙守迁;王鑫;刘涛;汤永川;;音乐情感的语言值计算模型研究[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蔡蕾;;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王放歌;;论音乐表演艺术作为音乐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A];第二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崔鸿源;;谈钢琴演奏力中的生命动力智慧[A];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徐艺;;论指挥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美学职能[A];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张阔;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淑芳;鲁迅小说与戏剧[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8 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9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思琦;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周雅婧;现代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景秋;河北省普通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匡秋爽;红色经典音乐的美育价值与传承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杨;探讨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创作的新思路[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小玲;李斯特交响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纪海英;论戏剧文学教学对中师生文化素质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硕;红梅盛开 喜获众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晓阳;浅析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人物形象塑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佳佳;;中国歌剧中红色女性的形象塑造[J];民族音乐;2007年06期

2 余言;;2008中国歌剧论坛在京举行[J];中国戏剧;2009年01期

3 王祖皆;;让中国歌剧迎来明天的辉煌[J];人民音乐;2009年03期

4 蒋力;;“2008中国歌剧论坛”散记[J];人民音乐;2009年03期

5 金曼;;当代中国歌剧人的责任和使命[J];人民音乐;2009年03期

6 满新颖;;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歌剧遗存的历史问题[J];戏剧艺术;2009年04期

7 邱玉璞;;小议“中国歌剧”[J];人民音乐;2009年10期

8 马莎;;建国60年来中国歌剧的发展研究[J];南都学坛;2009年05期

9 黄奇石;;寂寞的歌剧探索者——陈紫《我毕生的追求——中国歌剧》读后[J];人民音乐;2009年12期

10 直庚;;中国歌剧的阵痛与反思——“2008中国歌剧论坛”纪实[J];歌剧;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詹士华;从芜杂的史迹中寻觅中国歌剧的足音[N];文艺报;2006年

2 万一;中国歌剧:“咏叹”世界还靠中国元素[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本报记者 赵忱;中国歌剧不甘寂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群生 专家 王祖皆 蒋力;研讨多元现状 振兴中国歌剧[N];中国信息报;2008年

5 江水;2008中国歌剧论坛在京举行[N];中华新闻报;2008年

6 王祖皆;齐心合力实现中国歌剧繁荣[N];音乐周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赵忱;未名湖见证中国歌剧的春天[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金曼;中国歌剧要有自己的品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李t$;中国歌剧走出去需创新传播方式[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文化部党组书记 部长 蔡武;全面促进中国歌剧艺术繁荣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林;对中国歌剧的回顾与展望[D];河北大学;2007年

2 熊琰;1957-1966年中国歌剧女性形象的人性遮蔽[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吕爽;试论中国歌剧的民族性特征与未来发展优势[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慧慧;关于中国歌剧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聪慧;中国歌剧典型女性形象及其演唱风格[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珊珊;论歌剧《伤逝》中“子君”艺术形象的塑造及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嘉悦;后殖民主义理论视野下的中国歌剧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历;从歌剧《伤逝》看中国歌剧的发展[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顾娜;新世纪(近十年)中国歌剧女性角色演唱表演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海霞;“文革”前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49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49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2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