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梨园戏的流派发展与剧种个性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洒玉波;;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渊源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2 洪荣文;;试论清朝统一台湾的战略启示[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白晓;洪灿辉;;构建闽台经贸合作体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6期
4 黄科安;;闽南文化与泉州戏曲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刘富琳;论琉球组舞的形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骆婧;;浅论民间信仰为民间戏曲营造的文化环境——以闽南打城戏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陈志忠;;走进多彩生活 挖掘课程资源[J];福建陶研;2011年Z1期
8 陈雅谦;谢英;;闽南古代宗教戏曲与鬼神信仰的因缘——兼及与鬼神信仰相关联的戏仪交错融合、僧道表演者诸现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马建华;;闽南木偶戏史迹钩沉[J];福建艺术;2012年02期
10 高舒;;福建北派漳州布袋木偶戏源流考辩[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罗丽容;;明清时期昆曲在闽台间之流播[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骆婧;;神圣与草根的交响——由打城戏看闽南民间信仰对戏曲的模塑力[A];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邓文金;;晚清至民国时期漳台文化艺术交流[A];闽南文化新探——第六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超;曹学Oz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小琴;陈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徐冰;中国民间小戏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小珊;明清福建曲家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陆莉莉;浦城传子木偶戏考察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海蓉;莆仙戏新作《妈祖—林默娘》的艺术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紫苑;村落语境中的仪式展演与文化变迁[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5 朱芳;《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考释[D];华侨大学;2011年
6 苏丽丽;台闽戏剧产业活化空间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奶红;福建龙海涉台文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帆;在流转中永生与超越[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晓萍;泉州木偶头造型艺术考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罗金满;泉州梨园戏与民俗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9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6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