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社会文化变迁与河北民间古戏楼保护

发布时间:2020-03-19 02:37
【摘要】:古戏楼是伴随经济、文化、宗教等跨地域交融而诞生、繁荣的存在实体,其折射出文化与经济、宗教与艺术以及表演过程中观演之间的共生关系。古戏楼研究多以山陕和江浙等地为研究范本,而河北古戏楼的文化价值却没有得到应有认识。本文通过河北古戏楼的分布与演化透视明清乃至近代华北戏曲艺术的交融与地域空间流变,阐述河北古戏楼的独有价值,同时探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变化下的古戏楼保护和资源开发的路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倩,杨子江;论清代山陕梆子在燕赵地区的兴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江宁;论宋代京城的娱乐生活与城市消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郑晖;总体剧场:剧场传统与歌舞戏[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王心;焦振文;;河北梆子当下困境的突破路径[J];长城;2011年02期

4 肖爱民;;临川古代演出场所之变迁[J];创作评谭;2005年12期

5 解玉峰;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戏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周丽娟;;上海地区汉墓和明墓出土铜镜[J];东南文化;2005年06期

7 张哲;;中西剧场比较——从电影《梅兰芳》说起[J];大舞台;2010年06期

8 谢会敏;;河北民俗与河北梆子的兴起[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4期

9 曾凡安;;晚清时期京剧与其它剧种的互动情况考察[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10 罗德胤 ,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J];古建园林技术;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顾颖;;论汉画像乐舞图的悲剧精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恬;;论京剧折子戏之形成[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陈庚;民国北京戏剧市场研究(1912-1937)[D];武汉大学;2011年

4 郭华瞻;民俗学视野下的祠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刘兴利;山西北路梆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建华;元杂剧批评史论——古代部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毅;宗教与戏剧的文化交融[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永平;包公文学及其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新玲;民国时期开封剧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马佳妮;杭州瓦舍文化对元杂剧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玲玉;宋代城隍信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倩;南宋杭州的市民文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玲玲;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慰东;清末民初女伶的崛起谫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7 彭家威;神圣与世俗的空间:广西贺州古戏台考察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琳娜;清代戏曲虚实观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慧琴;明清苏州地区昆剧演出场所及文化生态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马慧;襄垣古戏台调查[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烨;论梆子腔的划时代贡献[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俊香;;从社会审美心理的变迁看“红色经典”电视剧的改编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周星;;中国电影中的女性银幕角色演变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张学见;;从《中国式离婚》看当代中国女性婚姻观念的变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黄桂凤;;桂东南采茶戏的变迁、特点与生存状态分析——以博白采茶戏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马海英;;从黑人电影看美国黑人文化地位的变迁[J];电影文学;2009年03期

6 朱勇;罗爱新;;体育文化视野下的影像纪录——改革开放30年中国体育电影变迁[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年04期

7 张文燕;朝拜社会──从50年中国电影中看爱情观变迁[J];当代电影;1999年06期

8 邢勇;;话语变迁与权力表达——观察中国电视纪录片三十年的一种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翁立;;新中国电影发行变迁谈[J];当代电影;2009年12期

10 黄建江;;我国京剧的发展与社会变迁[J];魅力中国;2009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谢万智;;关于民间戏曲艺术之乡南安的调查[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陈耕;吴慧颖;;闽台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变迁[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青云;;弘扬曲子艺术 繁荣民间文化——记昌吉市六工镇新疆曲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汪仕豪;;苏州园林引入昆曲艺术让国宝发扬光大[A];中国公园协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5 郑建;;谈莆仙戏音乐和“十音八乐”的关系[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吕殿增;;谈宁河评剧的形成与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杨维国;;陇东民间小戏的奇葩——“笑谈”[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8 陈世雄;;学习田汉论述,正确处理戏曲现代化与大众化的关系[A];田汉研究(第四辑)[C];2008年

9 关燕妮;;东北的二人转艺术[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冀文;河北营造喜迎十六大文化氛围[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沈晓平;让想像力飞起来的画面[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黄蓓;民间戏曲,不可替代的情感体验[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鲍志成;科学认识、指导民营剧团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裕;一座城市与661台演出[N];文汇报;2009年

6 任晶晶;山西说唱剧《解放》:小脚舞出大文章[N];文艺报;2009年

7 刘田心;衡山影子戏民间戏曲瑰宝[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赵向南 本报通讯员 白唯民;古稀老人的“文化长征”[N];山西日报;2009年

9 记者 戴睿云 通讯员 谷婷 单金发;剧院零门槛票友月月演[N];浙江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徐京跃;大型说唱剧《解放》在京上演[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毛忠;明代弋阳诸腔与民间文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秦思;白族吹吹腔戏的历史叙述[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3 肖学俊;西迁背景下的锡伯族戏曲“汗都春”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4 孙红侠;二人转戏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徐薇;自我、角色与乡土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潘倩菲;都市民俗生态和民俗戏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延莉;评弹流派的历史与变迁—流派机制的上海叙事[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立;从隆尧秧歌戏的传承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吴佳文;音乐传承的时代变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丁强;中国新时期电影媒介广告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元文忠;陕西古戏楼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熊迅;村落的仪式与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6 吴靓;荆州花鼓戏音乐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7 何桢;关锦鹏电影中的男性世界[D];重庆大学;2009年

8 刘朋朋;中国家庭伦理剧变迁的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廖松清;祁剧弹腔北路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10 王波;花灯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9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89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f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